1. 乾 黃獹生子,白戌為母。
《初學(xué)記》引《字林》曰:獹,韓良犬也。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》作韓盧。戌為犬屬,故白戌為母。宋本作生馬後交,又云狗生龍馬。
10. 履 駕龍騎虎,周遍天下。為神人使,西見王母。
《穆天子傳》: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,北徂西土,爰居其野,虎豹為群,乃生捕虎而獻(xiàn)之天子,命之為柙而畜之東虞,是為虎牢。癸亥天子乘鳥舟龍,卒浮於大沼。郭注:舟皆以龍鳥為形制,駕龍騎虎蓋謂此也。
不憂危殆。
11. 泰 胥恐之吳,畫策闔閭。鞭平服荊,除大咎殃。
謂伍子胥鞭平王之墓,事見《左傳》及《國(guó)語(yǔ)》。
13. 同人 管鮑相知,至德不離。
謂管仲鮑叔牙事,見《史記.管晏列傳》。
21. 噬嗑 欽敬昊天。宜受民時(shí)。
案《尚書》作「人時(shí)」,唐避太宗諱,改民作人。漢人引書皆作「敬授民時(shí)」。
25. 無(wú)妄 受讖六符。
《漢書.東方朔傳》:願(yuàn)陳《泰階六符》以觀天變,不可不省。《藝文志》:天文家《泰階六符》一卷,李奇注。三臺(tái)謂之泰階,兩兩成體相合故六,觀色以知吉兇,故曰六符。《史記注》應(yīng)劭引黃帝《泰階六符經(jīng)》:唐錢起有泰階六符賦。
招搖空虛:《史記.天官書》注引孟康曰:近北斗招搖,招搖為天子。《索隱》曰:杓斗柄即招搖也。
27. 頤 華首山頭,仙道所遊。
《初學(xué)記》引桓譚《仙賦序》曰:華山下有集靈宮,漢武帝欲懷集僊者,故名殿為存僊,門為望僊。劉向《列仙傳》:馬明生從安期先生受金液神丹,方入華陰山,毛女在華陰山中體生毛。
28. 大過(guò) 憂思約帶。
一本作「拘帶」,非也。無(wú)妄之恒亦云「憂思約帶」。
(毓崧案:復(fù)之節(jié)云:「簪短帶長(zhǎng),幽思最苦。」即憂思約帶之意。
昌案:約帶即《古詩(shī)》衣帶日以緩之意。)
33. 遯 八百諸侯,不期同時(shí)。
《史記.周本紀(jì)》:是時(shí)諸侯不期而會(huì)盟津者八百。諸侯一本作六百,非。
35. 晉 平國(guó)不君,夏氏作亂。烏號(hào)竊發(fā),靈公殞命。
《春秋》宣十年經(jīng),陳夏徵弒其君平國(guó)。《左氏傳》:陳靈公與孔甯儀行父飲酒於夏氏,公出自其廄,射而殺之。案:烏號(hào),弓名,射而殺靈公,故云「烏號(hào)竊發(fā)」也。隨之履云:「目?jī)A心惑,夏姬在側(cè)。申公顛倒,巫臣亂國(guó)。」巫臣事見《左氏》成二年傳。
43. 夬 青蛉如雲(yún),城邑閑門。
《爾雅》:虰蛵,負(fù)勞。郭注:即蜻蛉也。《方言》曰:蜻蛉謂之蝍蛉。《戰(zhàn)國(guó)策》曰:獨(dú)不見夫蜻蛉仰承甘露而飲之,自以為無(wú)患,與人無(wú)爭(zhēng),而不知去五尺,童子將調(diào)鈎膠絲加之四仞之上,而下為螻蟻所食。崔豹《古今注》:紺蝶一名蜻蛉,好以七月群飛天門海邊,夷貊食之。閑門一作閉門。又夬之泰云:清冷如雲(yún),為兵導(dǎo)先。
51. 震 折箬蔽目,不見稚叔。
宋本作「折若」,師之蒙曰「折葉蔽目」,蠱之屯曰「折箬蔽日,屏遮王目」。鶡冠子曰: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。《說(shuō)文》:楚謂竹皮曰箬。稚叔,謂幼稚也。渙之臨曰:追王逐北,呼還幼叔。
55. 豐 麒麟騄耳。
《列子.周穆王篇》:命駕八駿之乘,左綠耳,右驂赤驥。《漢書.地理志》:周有造父得華騮、綠耳之乘,幸於穆王。師古曰:綠耳,耳綠色。《史記.秦本紀(jì)》周繆王得騄耳之駟。《玉篇》:騄力足切。騄駬,駿馬。節(jié)之泰云:「騏驥綠耳,章明造父。」既濟(jì)之乾云「騄耳安全」。
上一章節(jié)
下一章節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