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反入於下而復其所出,而動以順行,出入而無間,何疾之有。一陽長而羣陽至焉,君子之道通也。其何咎乎。易六位而成文也。乾之姤、剝,陽之初九,陽道消也,極六位而反於坤,之復其數七日,其物陽也。陽統陰之理也。陽雖消而復之,不遠之而不絶也。其天道之行歟。反而復行其道也。剛長也,君子可以利攸往矣。夫易者,易也。剛柔相易,運行而不殆也。陽為之主焉,陰過則陽滅,陽復則陰剝,晝復則夜往,夜至則晝往,無時而不易也。聖人是以觀其變化生殺也,往而復之也。而無差焉,謂陽生而為天地之心,天地之心與物而見也。將求之而不可得也。子曰:天下何思何慮,天下殊途而同歸,一致而百慮。聖人之與天地並也。以萬物為之心也。何已心之往哉,故有以求之不至矣。無以求之,亦不至矣。是聖人無而有之,而易行乎。其中矣,可無辨乎。
上一章節
[明]張振淵-第24卦?復卦?卦辭全文詳解
下一章節
[南宋]楊萬里-第24卦?復卦?卦辭全文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