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中的筮例,與當時言《易》者不主程頤,則宗邵雍之風大異。陳振孫《書錄解題》稱,又有《系辭補注》十余則,附于卷末。今本不見,已佚?!锻ㄖ咎媒浗獗尽?。此書不主程頤“義理”之說,亦不取邵雍“圖書”之說,唯發爻象、變動之義,頗采《左傳》筮例以為論證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沈該“紹興中官至左仆射、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《沈丞相易傳》。嘗剳進于朝,高宗降敕褒諭,尤稱其每卦后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、觀變玩占之義。
沈該,字守約,吳興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南宋紹興間任職禮部侍郎,出知夔州,召還,除參知政事,進左仆射,以老請罷,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。
史書記載
南宋湖州吳興(今浙江湖州)人,字守約。第進士。紹興間為禮部侍郎,出知夔州。二十五年(1155)召還,為參知政事。次年,進左仆射、同平章事。二十九年,以老請罷,提舉洞霄宮。精于《易》。著有《易小傳》。沈該以吏部郎中入對,言蜀民二稅監酒茶額之弊,上納其言。除太常少卿,假禮部侍郎充賀金正旦使。金將敗盟,詰秦檜存亡,及關、陜買馬非約,道夫隨事折之。使還,擢權禮部侍郎。上曰:“卿自小官已為朕知,第趙鼎與張浚相失后,蜀士仕于朝者,皆為沮抑。繼自今有所見,可數求對?!奔媸讨v,奏敵有窺江、淮意。上曰:“朝廷待之甚厚,彼以何名為兵端?”道夫曰:“彼金人身弒其父兄而奪其位,興兵豈問有名,臣愿預為之圖?!痹紫嗌蛟摬灰詾閼],道夫每進對,輒言武事,該疑其引用張浚,忌之。道夫不自安。請出,除知綿州,致仕,卒,年六十六歲。
著作記載
沈該精于易經,嘗撰小傳六卷上之,高宗降詔褒美,有文集五十卷。見王德毅,昌彼得等編,頁六八二?!锻ㄖ咎媒浗狻繁尽4藭恢鞒填U“義理”之說,亦不取邵雍“圖書”之說,唯發爻象、變動之義,頗采《左傳》筮例以為論證?!端膸烊珪嵋分赋?;“(沈該)紹興中官至左仆射、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《沈丞相易傳》。
嘗剖進于朝,高宗降敕褒論,尤稱其每卦后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、觀變玩占之義。其占則全用《春秋左傳》所載筮例,如蔡墨所謂《乾》之《姤》曰‘潛龍勿用’、其《同人》曰‘見龍在田’者。林至作《易裨傳》,頗以該說為拘攣。蓋南渡以后,言《易》者不主程氏之理,即主邵氏之數,而該獨考究遺經,談三代以來之占法,違時異尚,其見排于至因宜。然《左氏》去古未遠,所記卜筮,多在孔子之前,孔子贊《易》,未聞一斥其謬,毋乃太卜所掌周公以來之舊法,或在此不在彼乎?陳振孫《書錄解題》稱該又有《系辭補注》十余則,附于卷末。今本無之,蓋已久佚矣?!卑?,今存祁氏淡生堂抄本《易小傳》(有清沈復桀、張鈞衡所作《跋》兩篇),其末附《系辭補注》一卷,似屬完帙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易小傳》六卷,宋沈該撰。該字守約,一作元約,未詳孰是。吳興人,登嘉王榜進士,紹興中官至左僕射兼修國史,故宋人稱是書為沈丞相易傳。嘗劄進於朝,高宗降勅褒諭,尤稱其每卦後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於觀象玩詞、觀變玩占之義。其占則全用春秋左傳所載筮例,如蔡墨所謂乾之姤曰潛龍勿用,其同人曰見龍在田者。林至作易禆傳,頗以該說為拘攣。蓋南渡以後,言易者不主程氏之理,即主邵氏之數,而該獨考究遺經,談三代以來之占法,違時異尚,其見排於至固宜。然左氏去古未遠,所記卜筮多在孔子之
前孔子贊易,未聞一斥其謬。母乃太卜所掌,周公以來之舊法,或在此不在彼乎?陳振孫書録解題稱該又有繋詞補註十餘則,附於卷末,今本無之,蓋已久佚矣。
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0冊?經部04?易類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??滴跖e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
[宋]丁易東撰《周易象義》書籍介紹周易象義:元丁易東撰。十六卷?!端膸烊珪蜂洝队罉反蟮洹繁尽4藭鴵兑住废笠悦髁x,故名曰《象義》。全書取象之例凡十二,為本體、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?!督浟x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節用細字標題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...
《周易辯錄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辯錄〗四卷。明楊爵(1493—1549)撰。楊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號解山。陜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,授行人。歷官山東道監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本書轉自趙庚白先生發布于新浪博客的一部份注解,其中64卦部份,自下經開始有所不全,且未能與趙先生取得聯系.如果想閱讀原版還請移步至趙先生博客.以下為趙先生對《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