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兌下坎上】
節(jié):亨,苦節(jié)不可貞。
渙者散亂而無統(tǒng),故須用節(jié)。節(jié)則有次第,有界限,無過分踰量之為,故亨。若夫矯激以為名,枯寂以為高,節(jié)而苦矣,非所以為訓也。是可固守一隅之見,而不進之大中乎?如二氏之流,絶而聲色,薄而滋味,棄而倫理,徒自苦耳,雖貞亦奚以為?他若季札之讓而孔子貶之,陳仲子之廉而孟子非之,皆苦節(jié)不可貞之類也。
彖曰:節(jié),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
節(jié)之所以亨者,三剛三柔各分其一以相濟,二五皆剛而得中也,此以卦體言也。分者,謂分乾三之剛於五以濟坤之柔,分坤五之柔於三以濟乾之剛也。
苦節(jié)不可貞,其道窮也。
節(jié)適中則甘,過中則苦,甘則不窮,苦則窮,道固然也。故《本義》云又以理言。
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(jié),中正以通。
兌說坎險,說以行險也。
傳曰:人於斯說則不知已,遇艱險則思止。方說而止,為節(jié)之義,其說甚當,朱子亟稱之。九五居尊,當位也,在澤上,故曰以節(jié)。居坎中而得正位,中正也,蓄極而流,故曰以通。此以卦體、卦德言也。
天地節(jié)而四時成,節(jié)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
以下又因節(jié)道而推極言之。天地之道,寒極則以暑節(jié)之,暑極則以寒節(jié)之,分至啟閉,弦望晦朔,四時不忒,而歲功成矣。聖人法天地之節(jié),立限制軌度,如春夏秋冬之不可易,則不至傷財而害民也。周官、大學俱不諱言財。財者,民間之大利大害也。茍非節(jié),則侈肆奢麗,民不堪命,即以儉德自安,而出入無藝,酌盈無道,亦必匱之術也。惟多寡疾舒之間,各中其節(jié),則家給人足,而無蕭索困憊之憂矣。或以傷財害民,平說曰:量入為出,不傷財也;時使薄歛,不害民也。亦好。
象曰:澤上有水,節(jié);君子以制數(shù)度,議德行。
澤上有水,其容受有限,節(jié)之象也。君子觀其象,以節(jié)數(shù)度則制之,以節(jié)德行則議之。其曰制數(shù)度者,何也?考諸禮,宮室、衣服、器用,有以高為貴者,有以下為貴者;有以多為貴者,有以少為貴者;有以大為貴者,有以小為貴者;有以文為貴者,有以素為貴者。尊卑之序,貴賤之等,截然不可踰越。斟酌損益,以歸於至當,所謂制也。其曰議德行者,何也?如伊尹而以清為德行,柳下惠而以任為德行,伯夷而以和為德行,皆非矣。是故宋襄之仁,申生之孝,子路之死,以語於德行,均未也。後世大節(jié)虧喪,而欲以他長自解免,即有清白之德,卓異之行,豈足稱乎?商量審度,以合於大中,所謂議也。
初九,不出戶庭,無咎。
傳以初為不能節(jié)。《本義》曰:初陽剛得正,能節(jié)而止者也。《本義》為是。然處卦之下,居節(jié)之初,所宜養(yǎng)晦也。往則有二剛以蔽之,應則有四險以陷之,可輕出乎?不出戶庭,庶免於咎,欲其韜藏隱默以自全也。戶庭,戶外之庭,指九二。二陽奇,故有戶象。
象曰:不出戶庭,知通塞也。
一通一塞,惟義所在,通則出,塞則不出。若時方否塞,而強欲通之,是不知也。爻敎以守身之義,象許以保身之哲,交相發(fā)也。
傳曰:尾生之信,水至不去。不知通塞也,故君子貞而不諒。繫辭所解,獨以言者在人,所節(jié)惟言與行,節(jié)於言則行可知,言當在先也。此義尤不出戶庭者所當知。
【謹按:此爻所該者廣,不可混於繫辭,謂專指言語一節(jié)也】。
九二,不出門庭,兇。
二以剛中之德居臣位,上應陽剛中正之君,出而制數(shù)度,議德行,與有責焉。且二柔當其前,無遮隔之者,與初九異矣。乃閉門守拙,無志於時,所謂邦有道,貧且賤焉,恥也,故兇。門庭,門內之庭,指六三。六隂耦,故有門。
象傳曰:二五非隂陽正應,故不相從。《本義》曰:九二當可行之時,而失剛不正,上無應與,知節(jié)而不知通,此義亦須知之。
象曰:不出門庭兇,失時極也。
立節(jié)者不可以不知時。時方有為,而以隂柔自安,上負其君,下負所學,失時甚矣,故曰極。
傳曰:不能上從九五剛中正之道。成節(jié)之功,乃係於私暱之隂柔,是失時之至極,所以兇也。失時,失其所宜也,尤為顯切。
梁溪先生曰:不出戶庭與不出門庭兩爻,人時時用得著。如事之當做者不做,便是不出門庭之兇矣;事不當做而做,便是出戶庭而咎矣。須如此,乃可云善用易也。
【謹按:此爻在禹、稷之位,執(zhí)顔子之行,故兇】。
六三,不節(jié)若,則嗟若,無咎。
大過之上六,傳作無所歸咎,《本義》直云無咎。萃之上六,傳作無所歸咎,《本義》直云無咎。獨於此爻主程說,曰與諸爻異,言無所歸咎也。焦氏仍以無咎為許之之辭,非矣。六三隂柔而不中正,乘剛臨險,安得無咎?《本義》曰以當節(jié)時,非能節(jié)者,是也。
象曰:不節(jié)之嗟,又誰咎也?
不節(jié)之嗟,咎其所自取耳。傳明云又誰咎也,則無咎自是無所歸咎。若曲為之辭,是不以孔子解易矣。
六四,安節(jié),亨。
四居柔居正,當水澤之交,最先受節(jié),順其自然,而無所勉強者也,故曰安節(jié),安則亨矣。
傳曰:節(jié)以安為善,強守而不安,則不能當,豈能亨也?
馮氏曰:節(jié)中其節(jié)之義,在學為不陵節(jié),在禮為節(jié)文,在財為樽節(jié),在物為符節(jié),在臣為名節(jié),在君師為節(jié)制,唯其時物耳。其義最為明備。
象曰:安節(jié)之亨,承上道也。
上謂九五,道謂剛中正之道,四以柔承之,故安節(jié)而亨也。傳曰四能安節(jié)之義,非一象,獨舉其重者,餘善亦不出於中正也。
九五,甘節(jié),吉,往有尚。
當位以節(jié),中正以通,九五當之,其制度之悅心,如芻豢之悅口也,故曰甘節(jié)吉。甘者,嘉美而無艱苦之謂。以此節(jié)天下,往制數(shù)度則悅而守之,往議德行則悅而從之,其可嘉尚為何如也。
象曰:甘節(jié)之吉,居位中也。
甘者味之中,五者位之中,居得中位,則發(fā)而皆中節(jié)矣。故人之於五有同好,猶口之於味有同嗜也。
上六,苦節(jié),貞兇,悔亡。
上居節(jié)之極,險之終,過於節(jié)而已甚者也,故曰苦節(jié)。凡處已以不情,強人以難堪,皆是也,曰兇,曰悔亡。【原木闕】,
類能堅忍刻厲,直行其意而不顧,使一旦悟其過苦,而悔心生焉,則化兇為吉,一轉念間耳。醫(yī)家所謂不足之癥難治,有餘之癥易治也。
傳曰:悔,損過從中之謂。節(jié)之悔亡,與他卦之悔亡,辭同而義異也。此解最確。《本義》依例作悔亡,而以禮奢寧儉之意解之,恐未是。
象曰:苦節(jié)貞兇,其道窮也。
爻辭即本彖辭,故象傳亦即用彖傳,義不厭重。
上一章節(jié)
下一章節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