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(xí)坎:有孚,維心亨;行有尚。
陽陷陰中為坎,重之則陷之深,故為習(xí)坎。處險之道,以信為本。人當(dāng)重坎,身已入險,所可自主,惟此一心。卦體中實(shí)有孚亨之象,處險者果能實(shí)心安于義命,而不萌僥倖,則中有定主,利害不驚,而心自亨通。以是而行,必能靜觀時變,而成出險之功,不亦尚乎?
彖曰:習(xí)坎,重險也。
坎何言習(xí)?坎,險也。上下皆坎,險而又險也。
水流而不盈,行險而不失其信。
所謂有孚者,以坎象為水,其信有常,其流也足,此通彼不至盈溢,即其信也。此信萬古不變,無論行乎地中,行乎險阻,始終不失也。人之處險而中有定主,始終不易者,何以異于水也?
維心亨,乃以剛中也。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
維心亨者,以二五剛而在中,一真為主,利害變故俱不能搖,而心自得亨也。行有尚者,惟剛中而心亨,自能妙達(dá)機(jī)宜,功在出險也。
天險,不可升也;地險,山川丘陵也。王公設(shè)險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!
即險而極言之,處險則思出險,用險亦以防險。觀天之險,高不可升;觀地之險,山川丘陵。一險于上而無形,一險于下而有形。天地且然,況王公之有國者,而可無險乎?法天而設(shè)紀(jì)綱法度,法地而設(shè)城池甲兵,以凜人心,以壯國勢,可長守矣。是險也者,聖人用以保國,與天地並存者也,其用豈不大哉!
象曰:水洊至,習(xí)坎;君子以常德行,習(xí)敎?zhǔn)隆?/strong>
水流洊至,兩坎之象也,君子以之為學(xué)為敎,皆不外此。以道而存心修身曰德行,德行不常,則吾心之險將汨,天理必日新又新,使理熟于身心而不厭。以道而立法垂敎曰敎?zhǔn)拢瑪準(zhǔn)虏涣?xí),則民心之險得阻,王化必勞來匡直,使民熟于見聞而不倦。治己治人,皆必重習(xí)而後安之,乃洊至之義也。
初六,習(xí)坎,入于坎窞,兇。
以陰柔居重險之下,既無濟(jì)險之才,又值難濟(jì)之勢,為在習(xí)坎之中,而又入于坎穴之象。其險益深,終于淪胥,兇。
象曰:習(xí)坎入坎,失道兇也。
天下不可必者時,不可強(qiáng)者才,所可為者道。初失出險之道,是以入坎而兇也。
九二,坎有險,求小得。
二、處重險之中,是人臣尚當(dāng)國難之衝,為有險之象。幸其剛中,是有孚心亨者,才足自衛(wèi),動不失宜,為能因勢利導(dǎo),善其斡旋,故雖未盡出險,猶可維持國勢,為求小得,不至入于坎窞。
象曰:求小得,未出中也。
二本:有才之人,不求大得,而求小得,以未出險中,阻于時耳。
六三,來之坎坎,險且枕,入于坎窞,勿用。
隂柔不中正,而履重險之中,則才德既弱,時事復(fù)艱,來往皆險,前險而後枕,時勢至此,其陷益深,不可用也。
象曰:來之坎坎,終無功也。
或來或之,此身展轉(zhuǎn)于陷險之中,縱心欲求濟(jì),終無可為,何功之有?
六四,樽酒簋貳,用缶,納約自牖,終無咎。
當(dāng)險之時,位近于五,是君臣相與以濟(jì)險者也。君之信任,倍于常時,故為之臣者,事君固不可無禮。而在險中,則情為要,而文次之,不必尚繁縟,拘形跡,惟一以誠樸結(jié)君。如祭者,樽酒簋貳,而且用缶,凡所獻(xiàn)替,皆委曲因明,以通其蔽。如納約,不自戶而自牖焉。如是,則忠悃篤而君心不疑,諷諭行而吾言易入,雖在險,終必濟(jì)焉,無咎。
象曰:樽酒簋貳,剛?cè)犭H也。
樽酒簋貳四,豈事君不盡禮哉?蓋險難之時,臣固切于上交,君亦專于下應(yīng),剛?cè)嵯嚯H,故情相洽而跡相忘,所以不煩儀文也。
九五,坎不盈,祇既平,無咎。
陽剛中正,而時將出險,是人主德位兼隆,而又值可濟(jì)之機(jī),必至夷險為平,猶坎雖不盈,而已抵乎既平之象。人君出險之事,已塞無咎。
象曰:坎不盈,中未大也。
君有中德,險應(yīng)平矣,而坎猶不盈者,以時尚在險中,其中德未能大有所為,非終于不盈也。
上六,係用徽纆,寘于叢棘,三歲不得,兇。
以陰柔不振之才,而當(dāng)險極危已之際,陷之愈深,終不得出象,猶縛之繩而又置于棘中,將三歲不得脫也,何兇如之!
象曰:上六失道,兇三歲也。
人必處險有道,終乃得出。今以六居上,不能有孚心亨,失其道矣,安得不兇三歲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