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易經(jīng)注解 | 作者:創(chuàng)始人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書籍摘要: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 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書籍介紹 清喬萊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清喬萊(1642—1694)撰。喬萊字石林,江蘇寶應(yīng)人。康熙六年(1667)進士,授內(nèi)...
清喬萊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清喬萊(1642—1694)撰。喬萊字石林,江蘇寶應(yīng)人。康熙六年(1667)進士,授內(nèi)閣中書。十八年召試博學鴻詞,授編修,曾典廣西鄉(xiāng)試,參與《明史》纂修。康熙二十年(1687)罷官歸里,后召還,卒于京師。此書雜采宋、元以來各家易說,參以己意,以證古今治亂得失。前列諸圖,不主陳摶、邵雍河圖、洛書、先天、后天、方、圓、橫、直之說。對卦變也未取虞翻以下各家,而取來知德反對之義。他解經(jīng)多推求人事,并參以古今的治亂得失。此書卷首為《易》圖,書中雜采宋、元以后諸家《易》說,參以己意,訓解六十四卦經(jīng)義,而不及《系辭》以下諸傳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前列諸圖,不主陳摶河圖、洛書、先天、后天、方圓橫直之說;于卦變亦不取虞翻以下諸家,而取來知德之反對。
喬萊(公元1642年-1694年),清代詩文作家。字子靜,號石林。寶應(yīng)(今屬江蘇)人。康熙六年(1667)進士,授內(nèi)閣中書。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儒,授翰林院編修。二十一年,主持廣西鄉(xiāng)試。后官至侍讀。 二十六年罷官歸。三十三年應(yīng)召入京,隨即去世。他的詩歌多山川紀記、憑臨吊古之作,詩中往往涉及現(xiàn)實,如《過高郵》描寫水災(zāi)帶給人民的痛苦:“舴艋婦子巢,場圃魚龍舍。買薪須論斤,賣兒不計價。”《確山道中詩》揭示“承平四十年,而千村萬落尚付蒿萊”的原因:“戶少徭益繁,民貧吏如虎。”都表現(xiàn)出對國計民生的關(guān)心,其詩風格“奇秀峭拔”(王士禛《使粵集序》),善于摹景狀物,如《下灘》刻畫湘江流急灘險;《賜觀煙火歌》描摹煙火奇麗景觀:無不繪聲繪色,生動逼真。他也能文,文章多論及時務(wù),最著名的是駁斥河臣主張置閘筑堤束水注海以治水患的疏文。著有《直廬集》、《使粵集》、《歸田集》各1卷。晚年潛心研究經(jīng)學,尤其是《易經(jīng)》,著有《易俟》20卷。
《易俟》十八卷。國朝喬萊撰。萊字石林,寶應(yīng)人,康熙己未召試博學鴻詞,官至翰林院侍讀。是書襍采宋元以後論易諸家舊說,而參以己意。前列諸圖,不主邵子河洛先天後天方圓橫直之說,於變卦亦不取虞翻以下諸家,而取來知德之反對。其解經(jīng)多推求人事,證以古今之治亂得失,如謂履卦六三為成卦之主,而引莽、卓、安、史解咥人之兇;謂三百八十四爻惟離九四最兇,而引燕王旦、建成、元吉、高煦為証;謂小畜九三為小人籠絡(luò)君子,而引溫體仁、文震孟近事為說。蓋參取於伊川易傳、誠齋易傳之間,不為杳冥之談?wù)撸m未必一一盡合,而理關(guān)法戒,勝於空言,天道心體,遁入老莊者多矣。惟觀卦六四象下備引顧炎武方音之說,則非未見音學五書者,而象傳協(xié)韻仍從吳棫之舊,則為不可解耳。經(jīng)文用王弼之本,惟解上經(jīng)下經(jīng),而繫詞以下則一槩闕如,蓋宗旨主於隨爻闡義,故餘不及焉,非脫佚也。
【書籍別稱】:喬氏易俟、易俟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42冊?經(jīng)部36?易類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(shù)十年究心《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鄉(xiāng)人。大學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蘇常鎮(zhèn)道。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。其以為,畫卦與《河圖》《洛書》只能說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(jiān)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書》本。據(jù)《宋史》記載,郭雍之父忠孝受業(yè)于程頤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沒后,其書散佚,雍則...
古籍簡介 《子夏易傳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傳》一為二卷,一為十一卷。舊本題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晉國溫(今河南溫縣)人,孔子的學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(jīng)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書籍介紹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(jīng)筵日,嘗以是經(jīng)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。《經(jīng)義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(jié)節(jié)用細字標題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(jīng)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