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格別之。此本與之合。但書名多“卦爻”二字,疑為書賈所增。解說上經、下經,大旨主于義理之學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案朱彝尊《經義考》:蔡淵《周易經傳訓解》四卷,注曰‘存三卷’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,與朱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稱: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以《彖傳》置《大象》后,以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字,以別卦爻。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贗托。
蔡淵(1156—1236)南宋理學家、教育家,字伯靜,號節齋,建州建陽(今屬福建)人,蔡元定長子。生而聰明,其質純粹,窮天地之理,盡人物之性,博通五經,遍覽子史,內師其父,外事朱熹,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、建陽滄州精舍從學。“淵既受學家庭,而又遍友黃干、張治諸賢,清修苦節,有父風,與弟沉躬耕不仕”,偽學之禍起,父元定春陵之謫,弟蔡沈相隨侍父,淵公事母治家,教育子侄。父喪,筑廬于墓側,泣血三年。文公高弟黃干、廖德明、萬人杰,李閎祖,熊剛大、葉錄、真德秀、陳宓、黃自然、劉鑰、皆執經抱藝,以質其學問出處之實。詢理亂之由。留意宗法,繼父志修成正、續二集族譜,建祠堂立儀約,整整有條內外有序,男女有班各供其職。嘗賦詩曰:“屈指樞衣四十年,自憐須鬢已皤然。久知軒冕應無分,但覺溪山若有緣。下學功夫漸未到,先天事業敢輕傳?祗今已飽煙霞疾,更乞清溪著釣船。”后隱居九峰山,任婺州教授。
朝議大夫宋茲贊曰:“天挺英才,識達廣愽,克紹厥先,洞明圣學。道深先天,學開后覺,不干利祿,韜光林壑。盛 德日新,榮庸天爵,教育賢才,君子三樂。”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經傳訓解二卷,宋蔡淵撰。淵字伯靜,號節齋,建陽人。案朱彞尊經義考,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,註曰存三卷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周易卦爻經傳訓解,與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周易會通,稱此書以大象置卦辭下,以彖傳置大象後,以小象置各爻辭後,皆低一字以別卦爻,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贋託。然楷又言其繫詞、文言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亦皆低一字,則此本無之。又經義考載淵弟沈後序,稱易有太極之說,知至知終之義,正直義方之語,皆義理之大原,為後學之至要,實發前賢之所未發云云。其文皆在繫詞、文言,則是書原解繫辭、文言諸篇,確有明證,非但解卦爻,不應揭卦爻以標目。蓋楷所見者四卷之全本,彝尊所見佚其一卷,此本又佚其一卷,傳寫者諱其殘缺,因於書名增入卦爻二字。若原本但解上下經者,此書賈作偽之技,不足據也。今刪去卦爻二字,仍以本名著録,存其真焉。
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別稱】:周易經傳訓解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8冊?經部12?易類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觀彖》介紹 〖周易觀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見《周易折中》。是書惟解說《卦傳·天地定位》一章,發明《易》理,兼證以《易》象,于數則略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[宋]蔡淵撰《周易經傳訓解》書籍介紹 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鄉人。大學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蘇常鎮道。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。其以為,畫卦與《河圖》《洛書》只能說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 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馮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士,官德興縣丞,事跡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〖葉八白易傳〗(一名《八白易傳》)十六卷。明葉山(1504-?)撰。葉山字八白,里籍不詳。據作者自序;十歲始讀《周易》,越十年能壓學究語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