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色,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,97久久精品,精品理论电影

【周易下經(jīng)】第46卦-升卦?地風(fēng)升卦(巽下坤上)-[清]李光地《御纂周易折中?卷第六》

[清]李光地| 易經(jīng)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6卦-升卦?地風(fēng)升卦(巽下坤上)

程傳:《升·序卦》:“萃者聚也,聚而上者謂之升,故受之以升。”物之積聚而益高大,聚而上也,故為《升》,所以次于《萃》也。為卦坤上巽下,木在地下,為地中生木,木生地中,長而益高,為升之象也。

升,元亨,用見大人,勿恤,南征吉。

本義:“升”,進(jìn)而上也。卦自《解》來,柔上居四,內(nèi)巽外順,九二剛中而五應(yīng)之,是以其占如此。“南征”,前進(jìn)也。

程傳:“升”者,進(jìn)而上也。升進(jìn)則有亨義,而以卦才之善,故“元亨”也。用此道以見“大人”,不假憂恤,前進(jìn)則“吉”也。“南征”,前進(jìn)也。

集說:代氏淵曰:尊爻無此人,故不云“利見”。

案:卦直言“元亨”而無他辭者,《大有》、《鼎》也。雖有他辭而非戒辭者。《升》也。歷選易卦,唯此三者,蓋《大有》與《比》相似。然所比者陰也,民也。所有者陽也,賢也。《鼎》與《井》相似,然“往來井井”者,民也。“大烹以養(yǎng)”者,賢也。《升》與《漸》相似,然《漸》者,賢之有所需待而進(jìn)者也。《升》者,賢之無所阻礙而登者也。《易》道莫大于尚賢,而賢人得時之卦,莫盛于此三者。故其彖皆曰“元亨”,而無戒辭也,不曰“利見大人”而曰“用見”,代氏之說得之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初六

初六,允升,大吉。

本義:初以柔順居下,巽之主也,當(dāng)升之時,巽于二陽,占各如之,則信能升而“大吉”矣。

程傳:初以柔居巽體之下,又巽之主。上承于九二之剛,巽之至者也。二以剛中之德,上應(yīng)于君,當(dāng)升之任者也。“允”者,信從也。初之柔巽,唯信從于二,信二而從之同升,乃“大吉”也。二以德言則剛中,以力言則當(dāng)任,初之陰柔又無應(yīng)援,不能自升,從于剛中之賢以進(jìn),是由剛中之道也,吉孰大焉。

集說:王氏申子曰:以柔而升,升之義也。初以柔居下,即木之升言之,乃木之根,故信其升之必達(dá),而獲“大吉”也。

何氏楷曰:初六巽主居下,猶木之根也。而得地氣以滋之,其升也允矣。所以為升者巽也,所以為巽者初也,“大吉”孰如之。

案:此“允升”允字,當(dāng)與《晉》之“眾允”同義。蓋不獲上信友,不可以升進(jìn)也,然《晉》三言眾允,《升》初遂言“允升”,則王氏何氏巽主木根之說是也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九二

九二,孚乃利用禴,無咎。

本義:義見《萃》卦。

程傳:二陽剛而在下,五陰柔而居上,夫以剛而事柔,以陽而從陰,雖有時而然,非順道也。以暗而臨明,以剛而事弱,若黽勉于事勢。非誠服也。上下之交,不以誠,其可以久乎,其可以有為乎。五雖陰柔,然居尊位,二雖剛陽,事上者也。當(dāng)內(nèi)存至誠,不假文飾于外,誠積于中,則自不事外飾,故曰“利用禴”,謂尚誠敬也。自古剛強之臣,事柔弱之君,未有不為矯飾者也。“禴”,祭之簡質(zhì)者也。云“孚乃”,謂既孚乃宜不用文飾,專以其誠感通于上也,如是則得“無咎”。以剛強之臣,而事柔弱之君,又當(dāng)升之時,非誠意相交,其能免于咎乎。

集說:張氏清子曰:《萃》六二以中虛為“孚”,而與九五應(yīng)。《升》九二以中實為“孚”,而與六五應(yīng)。二爻虛實雖殊,其孚則一也。孚則雖用禴而亦利,故二爻皆曰“孚乃利用禴”,《彖》言“剛中而應(yīng)”,指此爻也。

案:升晉之時,以柔為善。二剛而亦利者,以其中也。剛中有應(yīng),是見大人者也,故亦為升之利。初言“吉”,以君子得時之遇言也。二言“無咎”,以君子進(jìn)身之道言也。六四則兼之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九三

九三,升虛邑。

本義:陽實陰虛,而坤有國邑之象。九三以陽剛當(dāng)升時,而進(jìn)臨于坤,故其象占如此。

程傳:三以陽剛之才,正而且巽,上皆順之,復(fù)有援應(yīng),以是而升。如入無人之邑,孰御哉。

案:諸爻皆有吉利之占,三獨無之,則“升虛邑”者,但言其勇于進(jìn)而無所疑畏耳。方升之時,故無兇咎之辭。然終不如二五之中,初四之順也,九三過剛,與柔以時升之義反,故其辭非盡善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六四

六四,王用亨于岐山,吉,無咎。

本義:義見《隨》卦。

程傳:四柔順之才,上順君之升,下順下之進(jìn),已則止其所焉。以陰居柔,陰而在下,止其所也。昔者文王之居岐山之下,上順天子,而欲致之有道,下順天下之賢而使之升進(jìn),己則柔順謙恭,不出其位,至德如此,周之王業(yè)用是而亨也。四能如是,則“亨”而“吉”且“無咎”矣。四之才固自善矣,復(fù)有“無咎”之辭,何也?曰:四之才雖善,而其位當(dāng)戒也。居近君之位,在升之時,不可復(fù)升,升則兇咎可知,故云如文王則“吉”而“無咎”也。然處大臣之位,不得無事于升,當(dāng)上升其君之道,下升天下之賢,已則止其分焉。分雖當(dāng)止,而德則當(dāng)升也,道則當(dāng)亨也。盡斯道者其唯文王乎。

案:卦義柔以時升,六四初交上體,又位在巽坤之間,有“南征”之象。迫近尊位,有見大入之義,是爻之合于卦義者也,在己者,用之以見大人則吉。為大人者,用之以享神明則宜。與《隨》上之義同,皆言王用此人,以享于山川也。不曰“西山”,而曰“岐山”,避彖辭“南征”之文。先儒或言岐山在周西南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六五

六五,貞吉,升階。

本義:以陰居陽,當(dāng)升而居尊位,必能正固,則可以得言而升階矣。“階”,升之易者。

程傳:五以下有剛中之應(yīng),故能居尊位而吉。然質(zhì)本陰柔,必守貞固,乃得其吉也。若不能貞固,則信賢不篤,任賢不終,安能吉也。階所由而升也,任剛中之賢,輔之而升,猶登進(jìn)自階,言有由而易也。指言九二正應(yīng),然在下之賢,皆用升之階也。能用賢,則匯升矣。

集說:李氏元量曰:“貞吉升階”,升而有序,故以階言之,謂賓主以揖遜而升者也。

王氏宗傳曰:《彖傳》柔以時升,蓋謂五也。

熊氏良輔曰:以順而升,如歷階然。

案:升至五而極,居坤地之中,亦有“南征”之象焉,乃卦之主也。不取君象,但為臣位之極者,與《晉》、《漸》之五同也。升階,須從李氏熊氏之說。蓋古者賓主三揖三讓而后升階,將上堂矣。而猶退遜如此,以況君子始終之進(jìn)以禮者也。升晉之所以必貴于柔順者以此,升階之戒不在貞字之外,乃發(fā)明貞吉之意爾。

御纂周易折中卷第六:升卦上六

上六,冥升,利于不息之貞。

本義:以陰居升極,昏冥不已者也。占者遇此,無適而利,但可反其不已于外之心,施之于不息之正而已。

程傳:六以陰居升之極,昏冥于升,知進(jìn)而不知止者也,其為不明甚矣。然求升不已之心,有時而用于貞正而當(dāng)不息之事,則為宜矣。君子于貞正之德,“終曰乾乾”,“自強不息”。如上六不已之心,用之于此,則利也。以小人貪求無已之心,移于進(jìn)德。則何善如之。

集說:石氏介曰:已在升極,是昧于升進(jìn)之理。若能知時消息,但自消退,不更求進(jìn),乃利也。

徐氏之樣曰:《豫》上樂極,故”冥豫”。《升》上進(jìn)極,故“冥升”。

案:“冥升”與“晉其角”之義同,皆進(jìn)而不能退者也。以其剛也,故曰“角”。以其柔也,故曰“冥”。”利于不息之貞”,其戒亦與“維用伐邑”之義同,皆勤于自治,不敢以盛滿自居者也。以其剛也,故曰“伐邑”。以其柔也,故曰“不息之貞”。

×關(guān)閉
微信二維碼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湄潭县| 马关县| 台北市| 陇川县| 揭东县| 大埔区| 华池县| 巴彦淖尔市| 三都| 财经| 鲜城| 白河县| 吕梁市| 堆龙德庆县| 河南省| 涡阳县| 辉县市| 沿河| 大关县| 廊坊市| 云浮市| 申扎县| 成武县| 桐梓县| 绵竹市| 弥勒县| 东丰县| 衡东县| 辛集市| 平凉市| 和林格尔县| 霍山县| 临汾市| 浪卡子县| 安仁县| 稻城县| 长子县| 句容市| 阿克陶县| 林周县| 镇远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