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經】第58卦-兌卦?兌卦為澤(兌下兌上)-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註》卷十一
?【兌下兌上】
隂口向外,喜悅之外見也。口柔向外,亦媚悅象。隂性降而悅物,恩澤潤物象。其口外張,亦講說象。坎水而塞其下流,故象澤。
兌:亨,利貞。
剛中故亨,柔外故利貞,坤德也。蓋悅有亨道,而妄悅則不可不戒。訂曰巽內柔外剛,其質柔也,故止小亨。兌內剛外柔,其用柔也,故亨曰利貞,猶主內剛也。
【煦】按:柔言利貞,是用六之爻由坤之利永貞而出。三男之卦言亨,是用九之爻從元出也。凡三隂之卦皆主隂,此利貞字為主隂也。至元字唯乾有之,自乾而外皆乾所亨,故諸卦止得其利貞。
彖曰:兌,說也。剛中而柔外,說以利貞,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。說以先民,民忘其勞;說以犯難,民忘其死。說之大,民勸矣哉!
兌說與咸感同,咸無心之感,兌無言之說也。初二、四五皆剛之在中者,專指二五亦可。剛中字不重,非主爻也,特為柔外而言。柔外,三上也。剛中則其心誠實,柔外則接物溫和。說與利貞皆是主隂一邊道理,內剛健而外和柔,則必順利;外柔順而內剛介,則必正大。順天者,兌本乾體,坤有順德,坤柔而附剛上,故順天。應人者,二五人爻而附以坤,隂陽為感而坤為應,故應人。順與應即亨而利貞之妙,以下則推廣言之。陽君隂民,說主在上,則必下及于民,故遂言民;說口在上,則必說及其君,故遂以為忘勞忘死。凡皆剛中柔外之妙,利貞之實也。勸民與民自勸遠矣,故聖人大之。
象曰:麗澤,兌,【鄭作離澤】。君子以朋友講習。
此以說作論。說,兩口相對也。兩澤交相浸潤,互有滋益,亦如朋友講習,亦兩益也。朋非一人,習非一事,皆麗字之義。
初九,和兌,吉。
卦名兌悅,諸爻皆有和義,特看所處之正不正耳。此爻位下而居初,由是在中之爻,上又無應,故止以自心在中之和悅為言,猶未施之于用,故象詞以行未疑言之。陽剛則不失于柔媚,處下則不出于躁動,無應則不?于私係,自悅其志而發無暴戾,安得不吉?
象曰:和兌之吉,行未疑也。
行未疑,在未行時說,故知和兌止說在中者也。變坎為狐疑,此亦未變之象。上六引兌,隂陽相比則未光。初爻無應無比,故無所疑。
九二,孚兌,吉,悔亡。
卦無應,與專論隂陽相比。剛中居二為孚,承比隂柔,有所私係,宜悔。剛中而孚信內充,雖比而仍不失正,故吉而悔亡。
象曰:孚兌之吉,信志也。
志出于心,在中者也。信即孚也,與革四辭同義別。革人信,此已信也。初遠隂,二近隂,故不免于疑,而志則可信。
六三,來兌,兇。
來者,自外之稱,不由中出也。初,一卦之中。二,下卦之中。故一繫未疑,一繫信志,皆說自心。兌本乾體,坤隂自外來交于乾,不由中出,故兇。又爻與上兌相接,承之以隂,故來兌兇也。
象曰:來兌之兇,位不當也。
居剛不中,與上兌接,又承之以隂也。
九四,商兌未寧,介疾有喜,【介,徐作戒】。
商,度也。互巽不果,商象。位當心腹之爻,居上下往來之交,故象商,又象未寧,又象介。介即界限,陽又有剛介之義。商者四,介者九,變坎為疾,疾即不寧之象。比于中正之五,則不能舍公理,比于來兌之三,則不能割私情,故商度未寧而有介疾也。然陽剛居悅體,巽而在下,故有喜。一作介然守正,疾惡柔邪,而相喜于同體之五,則有喜。
象曰:九四之喜,有慶也。
乾稱慶,四為陽爻也。
九五,孚于剝,有厲。
二、五皆中,二之孚,在中之孚,信志者也。五之孚,說人之孚,與上比也。剝謂隂能剝陽,指上六也。兌五正當剝五,故言剝。上隂柔而亢極,九五比之,故有厲。
象曰:孚于剝,位正當也。
居五比隂,故為隂所剝,與履五夬履相同。彼夬此剝,皆兌也。媚悅之悞人,雖居正位,亦難言矣。
上六,引兌。
矣鮮曰引,開弓也,心志專一之意,與萃二引吉同。互離,伏坎弓也,萃亦變坎也。又以專于悅五為引兌,本義以為引下二陽。虞翻曰無應乘陽動,應巽為繩,伏艮為手,應在三,故引兌。
【煦】按:引三為是卦,至上爻乃一卦之歸結,窮極將反之爻,故多舉全卦之義,不在應不應也。與三無應,兩悅同德,故引之。三互離,本宜言光,然離之明在上下二陽,其隂則質也。應離隂,故小象曰未光。
象曰:上六引兌,未光也。
未光者,私而不公也。以隂引隂,故未光。觀三之來,則上之引乃窮極而返矣。引者,牽連之義,謂不應也。應離隂,故未光。
周易函書約註卷十一
<經部,易類,周易函書約存。__周易函書約註>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