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讀易紀聞〗六卷。明張獻翼撰。張獻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一說江蘇昆山人。喜靖中國子監(jiān)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。而說《易》卻頗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,與其人行跡迥異。著有《讀易韻考》、《易雜說》等數(shù)種,積漸研思,十年不輟。此書為其早年讀書吳縣上方山中所著。不載《易》經文,按經文順序逐節(jié)解說,有如札記之體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謂此書”桃莊、老之玄虛,闡程未之義理。凡吉兇、悔吝、進退、存亡,足為人事之鑒者,多所發(fā)明,得圣人示戒之旨”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著錄張獻冀《易》學著作凡5種、惟《讀易韻考》注曰”存”,其他均注曰”未見”。清修《四庫全書》,搜采遺編,僅得其《讀易韻考》及此書。《讀易韻考》錯誤較多,館臣將其列入《存目》,此書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張獻翼,[明](1534-1604)字幼于,后更名敉,長洲人。張鳳翼之弟。嘉靖中國子監(jiān)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,與兄鳳翼、燕翼并有才名,時稱“三張。”精于易,其說《易》諸作,皆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,為人所稱。
【臣】等謹案:讀易紀聞六卷,明張獻翼撰。獻翼字幼于,崑山人,後更名敉。此其早年讀書上方山中所著也。獻翼放誕不覊,言行詭異,卒以沈湎野宿,遇盜隕身。其人殆有狂易之疾,而其說易乃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。祧莊、老之元虛,闡程、朱之義理。凡吉兇悔吝,進退存亡,足為人事之鑒者,多所發(fā)明,得聖人示戒之旨。揆諸素履,所謂能言而不能行者歟?朱彞尊經義考載獻翼易注凡五種,惟讀易韻考存。其讀易約說三卷,易襍說二卷,讀易臆說二卷,及此書六卷,均注曰未見。今蒐採遺編,惟得讀易韻考及此書。韻考紕漏殊甚,如盲談黑白,聾辨宮商,已別為存目。此書不載經文,但逐節(jié)拈說,有如劄記之體。其言足采,固不至以其人廢矣。
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2冊?經部26?易類
注:為方便讀者,原文每卦前,只有單獨卦名,其它為后加。例:坤卦原僅有“坤”后補為“坤卦:?【坤下坤上】”
〖讀易大旨〗五卷。清孫奇逢(約1584-約1675)著。奇逢字啟泰,號鐘元,世稱夏峰先生,直隸容城(今屬河北)人。明萬歷舉人,不滿明末吏治之腐敗,與東林黨人交往...
《執(zhí)象易注》介紹 本書為網(wǎng)絡轉載,未找到作者姓名,如您有此佳作版權,還望與我們聯(lián)系 網(wǎng)址地址:https://www.xshiqi.com/ 《執(zhí)象易注》目錄 ...
《春秋占筮書》清代毛奇齡撰,主要收錄與解析春秋占例。另外,漢晉一些符合《周易》古法的占筮例,亦收錄其中。毛奇齡的易學相關著作另有《仲氏易》及《推易始末》。《仲氏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(fā)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(shù)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鄉(xiāng)人。大學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蘇常鎮(zhèn)道。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。其以為,畫卦與《河圖》《洛書》只能說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義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要義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華父,號鶴山,邛州蒲江(今屬四川)人,慶元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,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註》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【上經】:卦畫原始:【附易中冒道】 乾卷二【上經】:坤卷三【上經】: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、小畜、履。卷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