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《學易初津》二卷,《易翼宗》六卷,《易翼說》八卷。《學易初津》是全書宗旨,大體以為宋人圖書本由大衍之數畫成,不取河洛奇偶之說,所見最確。又說辭占不遺彖辭且不取卦變互體之說,則盡廢漢易古法,未免主持稍過。《易翼宗》以經文為主,把十翼各自分開附在經文之下,用意在于以傳解經,頗顯破碎零亂。又在每爻之首,畫一全卦而間以一動爻,奇作○,偶作〔 〕,亦為自我作古。《易翼說》全解十翼,先 《系辭》,次 《說卦》,次《序卦》,次《雜卦》,次《彖傳》,次《文言》,次《象傳》,于古于今,皆無依據。但此書不廢棄象數,且不為方技術數的曲說;不廢棄義理,且不做理氣心性的空泛議論,尚可說是篤實近理之作。收入 《四庫全書》,有乾隆間詩禮堂刊本。
晏斯盛(1689-1752),清江西新喻人,字虞際,一字一齋??滴趿?1721)進士,初授庶吉士,雍正元年(1723)授檢討。五年(1727)以后簡放外職。歷任山西道御史、貴州學政、安徽布政使、山東湖北巡撫。在山東曾上疏奏請解散西方傳教士教會組織,在安徽曾疏請留無災州縣租稅備賑救災。一生究心民事,主張略仿《周禮》“族師”、“遂人”之法,以社倉保甲為經緯,使民得相生相養。后以母老乞請歸養,乾隆十七年卒。據《清史稿》本傳,所著有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,唐鑒稱其“不廢象數而無技術曲說,不廢義理而無心性空談,在近日《易》家猶為篤實近理”,與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論同,則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即《四庫》所收之《學易初津》、《易翼宗》、《易翼說》。
學易初津二卷、易翼宗六卷、易翼說八卷。國朝晏斯盛撰。斯盛字一齋,新喻人,康熙辛丑進士,官至湖北巡撫。是書以學易初津為全書之宗旨,謂今所傳圖書乃大衍之數,因大傳之言而圖之,不取河洛奇偶之說。又謂辭占不遺彖辭,而不取卦變互體之說。皆能絶諸家之葛藤。易翼宗以經文為主,而割十翼散附於句下,意在以經解經,頗傷破碎。又每爻之首,晝一全卦,而間以一動爻,奇作?偶作,亦自我作。古易翼說全解十翼,而先繋辭,次說卦,次序卦,次雜卦,次彖傳,次文言,次象傳,非古非今,更不知所據何本。然不廢象數,而不為方技術數之曲說;不廢義理,而不為理氣心性之空談。在近日說易之家,猶可云篤實近理者矣。
注:原書名為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,《四庫全書》為分為三部,分別為《學易初津》、《易翼說》、《易翼宗》。本站依照《四庫全書》分開收錄,目錄在本文合而為一。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《漢上易傳》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發,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,《漢上易傳》的?漢上?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書以象數為宗,歷18年而成。 朱子評曰:?王弼破互體,朱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...
〖周易新講義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開封人。元豐進士,政和中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士,遷寶文閣直學士、在東宮十年。欽宗即位,擢尚書左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。《經義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節用細字標題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經存疑》介紹 〖易經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貞、號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屬廈門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進士,授大理評事。歷官廣東提學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[宋]蔡淵撰《周易經傳訓解》書籍介紹 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