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過:亨,利貞;可小事,不可大事;飛鳥遺之音,不宜上宜下,大吉。
卦四隂二陽,隂多於陽,小者過也。又二陽雖少而在內(nèi),四隂雖多而在外,則隂過於陽者,乃小過而非大過也。此二者皆小過之義也。隂雖過陽,然陽在於內(nèi),隂皆順之,故可以亨。然以隂過陽,必利於正,不正則不能亨也。隂之正者,以順為正也。二五皆隂,故但可小事。三四皆不中正,故不可大事。大事者,非陽剛得位則不能也。卦有飛鳥之象,故言飛鳥遺之音。二陽內(nèi)實(shí),鳥之身也。四隂外虛,鳥之翼也。鳥遺之音者,鳥飛太速,音尚在而身已去也。鳥飛而宜下,言高翔而去速則兇,下集而知止則吉。蓋以隂過於陽,非大有爲(wèi)之時也。
初六,飛鳥以兇。
初六隂柔在下,而上應(yīng)九四,不量其力,以小而圖大,不知其止,欲上而不下,其兇宜矣。
六二,過其祖,遇其妣;不及其君,遇其臣,無咎。
四五皆上體,而四陽為祖,五隂為妣,五尊位為君,四近君為臣,二與五相應(yīng)者,然當(dāng)過之時而過四之陽,遇五之隂,則是過祖而遇妣,非隂順於陽之道矣。若反而與四相遇,則不及五之君而遇於四之臣,是隂順於陽乃其正道,此其所以無咎也。
九三,弗過防之,從或戕之,兇。
小過之時,陽爲(wèi)隂所過,而九三以陽剛不中,下防二隂,而不使之過,則必為二隂所戕矣。弗過者,阻隂之過也。防之者,欲防閑乎隂也。隂多於陽,必過陽矣。陽欲防之,雖中正有不免於害,而況於過剛不中乎?
九四,無咎,弗過遇之,往厲必戒,勿用永貞。
九四以陽居隂,不極其剛,又遠(yuǎn)於下之二隂而不爲(wèi)所害,故無咎。二陽相比而四為重剛,則下之二隂不能過之矣,故又云弗過。然下之二隂雖不能過陽,而上之二隂乃復(fù)相遇,故又云遇之。往厲必戒者,四臣位而九陽剛,五君位而六隂柔,以陽剛之臣而逼柔弱之君,往則危矣,故必當(dāng)戒也。勿用永貞,言當(dāng)用柔順之道,不可長守其剛貞也。
六五,密雲(yún)不雨,自我西郊,公弋取彼在穴。
六五雖在尊位,而當(dāng)隂過之時,上而不下,故不能下從二陽,相與成事,如雲(yún)之已密,而其勢上進(jìn)。隂雖先倡,而陽不肯和,是隂陽之不和也,亦安能成雨乎?在穴者,隂物也。六五既不順二陽,則其進(jìn)也,唯與上六相比耳。兩隂相比,雖欲有為,豈能大乎?
上六,弗遇過之,飛鳥離之,兇,是謂災(zāi)眚。
隂過之時而居於上,則其進(jìn)太銳,故不遇於陽而已。過之如飛鳥之速,而離去之遠(yuǎn),豈非兇乎?言兇而又曰災(zāi)眚者,所以見兇禍之甚,皆其自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