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坤下離上】
晉: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?nèi)杖印?/strong>
大明在上,下體同附,有君明臣良、萬邦從王之象。治進(jìn)而盛,躋一世于康寧之域,侯之力也。侯以和順得衆(zhòng)之績上通天子,天子以柔中之德比而親之,不特錫馬蕃庶,且當(dāng)晝?nèi)罩?,接見之禮頻加,皆康侯之可以用,大君所不容已也。
彖曰:晉,進(jìn)也。
世道日進(jìn)于休明也。
明出地上,順而麗乎大明,柔進(jìn)而上行,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?nèi)杖右病?/strong>
人臣之進(jìn),録功者時,立功者德,報功者君。卦象明出地上,則世道清明,而賞罰無私。卦德坤順,而麗乎英察之主,則恭順事上,而竭智盡忠。卦變自觀六四之柔,上行于五,是又徽謙在御,而崇德奨勲。三者俱備,此天寵所以重頒也。
象曰:明出地上,晉;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日出地則明,入地則晦。日明本無增損,蔽與不蔽之間耳。日新又新,完明德之體,其功惟自。至健莫如天,故君子以之自強(qiáng);至明莫如日,故君子以之自昭。
初六,晉如摧如,貞吉。罔孚,裕無咎。
以隂居下,應(yīng)不中正,見幾而作,恍乎四之摧之者,不夤緣以干進(jìn),則道可行矣。然此論其理耳,設(shè)不為人所信,亦當(dāng)處以寛裕,則無失身之咎也。
象曰:晉如摧如,獨(dú)行正也。裕無咎,未受命也。
獨(dú)者,介然不拔之義。初居下位,未有官守之命,以正見摧,正可因摧行正也。
六二,晉如愁如,貞吉。受茲介福,于其王母。
當(dāng)大明之世,而上無應(yīng)援,憂道不行,寧無不豫,乃不階左右以先容,其道未有不行者。自重者人必重之,王母寵用之福,直有以受之而不辭矣。
象曰:受茲介福,以中正也。
大明之主,得失兩忘,至中且正。二以隱微之中,發(fā)為操持之正,德同道合,豈至福來始信哉!
六三,衆(zhòng)允,悔亡。
三不中正,宜有悔者。然居順之極,可進(jìn)而不遽進(jìn),必衆(zhòng)允之而後進(jìn),是順而麗乎大明者也。
象曰:衆(zhòng)允之志,上行也。
君子進(jìn)德修業(yè),莫先于立志。三志向上,其進(jìn)修必卓有可觀,不則衆(zhòng)豈易允哉!
九四,晉如鼫?zhǔn)?,貞厲?/strong>
不中不正,以竊高位,貪而畏人,蓋危道也。雖爵祿頒自天朝,何益?
象曰:鼫?zhǔn)筘憛?,位不?dāng)也。
晉世尚有摧愁之賢,豈可無德而居相位哉?
六五,悔亡,失得勿恤。往吉,無不利。
柔進(jìn)上行,大明之體,全無計較。即失與得且不論,以此治世,上下與天地同流矣。
象曰:失得勿恤,往有慶也。
萬方之慶,關(guān)乎主德之純與不純,故君道貴剛,晉則患其過剛而流于察也。
上九,晉其角,維用伐邑,厲吉,無咎,貞吝。
剛進(jìn)之極,貪名位而不止,有晉其角之象。此道無適而可,惟用之以克去已私。夫克已誠難,極剛勝私,不至從欲,惟危則雖危而吉且無咎。然不能防之未萌,而制之已發(fā),雖貞且吝,況溺而忘反者乎?甚哉!已私之不可不伐,而自昭為處晉之本也。
象曰:維用伐邑,道未光也。
以極剛而治私,終屬強(qiáng)制,于自昭明德之體不同,故曰:未光明,可過中乎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