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將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合為一帙,并采輯程、朱論《易》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,故題曰《傳義附錄》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董楷之學“出于陳器之,器之出于朱子,故其說《易》惟以洛、閩為宗。是編成于咸淳丙辰,合程子《傳》、朱子《本義》為一書,而采二子之遺說附錄其下,意在理數兼通。又引程、朱之語以羽翼程、朱,亦愈于逞臆鑿空,務求奇于舊說之外者。成書于咸淳丙寅(1266年)。合程頤《易傳》與朱熹《易本義》為一書,而次第依程書為準,割裂朱書附其次第。其說主數、理兼通。
宋董楷撰。楷字正叔,臺州臨海人。寶祐四年進士。官至吏部郎中。其學出於陳器之,器之出於朱子。故其說《易》,惟以洛、閩為宗。是編成於咸淳丙辰,合程子《傳》、朱子《本義》為一書,而采二子之遺說附錄其下,意在理數兼通。又引程、朱之語以羽翼程、朱,亦愈於逞臆鑿空,務求奇於舊說之外者。惟程子《傳》用王弼本,而朱子《本義》則用呂祖謙所定古本,楷以程子在前,遂割裂朱子之書,散附程《傳》之后。沿及明永樂中,胡廣等纂《周易大全》,亦仍其誤。至成矩專刻《本義》,亦用程《傳》之次序。鄉塾之士,遂不復知有古經,則楷肇其端也。然楷本以經文平書,而十翼之文則下一格書之,其《本義》無所附麗者則仿諸經疏文某句至某句之例,朱書其目以明之,猶為有別。今本經傳一例平書,而《本義》亦意為割綴,則愈失愈遠,又非楷所及料矣。
董楷,字正叔,臺州臨海人。寶祐四年進士。官至吏部郎中。其學出於陳器之,器之出於朱子。故其說《易》,惟以洛、閩為宗。
【資料錄入】:王玲玲
【初次點校】:訾翠芬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冊-經部十四易類
《豐川易說》國朝王心敬撰。心敬字爾輯,鄠縣人。乾隆元年薦舉賢良方正,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罷。心敬受業於李容,而謹嚴不逮其師。所注諸經,大抵好為異論,《書》及《春秋》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...
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傳世,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數的運用,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,但義理思想仍為主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義》說明: 《周易本義》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別號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滄州病叟等。天資聰慧。十四歲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存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時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書籍介紹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...
〖古周易訂詁〗十六卷。明何楷撰。楷字玄子,福建漳州人。天啟五年(1625)進士,崇禎間遷工科給事中,唐王時為禮部尚書。博綜群書,尤邃于經學。著有《詩經世本古義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