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:小往大來,吉,亨。
泰,通也。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,故為泰,正月之卦也。小謂陰,大謂陽,言坤往居外,乾來居內(nèi)。又自歸妹來,則六往居四,九來居三也。占者有陽剛之德,則吉而亨矣。
《通》曰:三陽來而居內(nèi),三陰往而在外,得陰陽之正,唯泰卦為然。自乾坤至履,陽三十畫,陰三十畫,隂陽之?dāng)?shù)適相等,然後為三陰三陽之泰,泰豈偶然??三隂三陽往來之卦凡二十,而泰否適居其先,故卦辭獨以往來言。泰以陽為主,故《本義》曰:占者有陽剛之德,則吉而亨矣。吉亨,君子之身吉而道亨,亦天下之所由以亨者也。
《本義》曰:泰,正月之卦。案辟卦,乾四月,坤十月,《本義》於乾坤不言,獨自泰正月以下言之,何也?吾嘗思之,而得《本義》之意矣。蓋除乾坤二卦外,上經(jīng)泰、否、臨、觀、剝、復(fù)六卦三十六畫,而陰之多於陽者十二;下經(jīng)遯、大壯、夬、姤四卦二十四畫,而陽之多於陰者十二。又上經(jīng)自泰正月而臨十二月,而復(fù)十一月,陽月順數(shù)已往。自否七月而觀八月,而剝九月,隂月逆推未來。下經(jīng)自遯六月而姤五月,陰月順數(shù)既往。自大壯二月而夬三月,陽月逆推方來。以上必皆除乾坤,然後見其多寡逆順自然之序,此《本義》所以斷自泰正月首言之也。至若乾不言四月而言之於下經(jīng)之垢,坤不言十月而言之於上經(jīng)之復(fù),蓋先天圓圖,剝復(fù)之間自有坤,後天復(fù)次剝,剝復(fù)又自有坤下坤上,此坤十月之卦,《本義》所以不言於坤而言於復(fù)也。先天姤夬之閒自有乾,後天姤次夬,夬姤又自有乾下乾上,此乾四月之卦,《本義》所以不言於乾而言於姤也。無他,乾坤陰陽之極,剝復(fù)夬姤隂陽消長之際也。凡讀《本義》必如是思之可也。
初九,拔茅茹,以其彚,征吉。
三陽在下,相連而進,拔茅連茹之象,征行之吉也。占者陽剛,則其征吉矣。郭璞洞林讀至彚字絶句,下卦放此,
《通》曰:拔茅茹。在物為相連之象,以其彚;在人為相連而進之占。初曰以其彚,君子與君子為類也。三陽欲進而以之者在初,四曰以其鄰,小人與小人為類也。三隂欲復(fù)而以之者在四,四不曰吉,初曰征吉,易為君子謀也。卦言來者,謂天氣之下降;爻言征者,謂君子之上行。卦以氣交,自上而下;爻以位升,自下而上者也。
九二,包荒,用馮河,不遐遺。朋亡,得尚于中行。
九二以剛居柔,在下之中,上有六五之應(yīng),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。占者能包容荒穢而果斷剛決,不遺遐遠而不昵朋比,則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。
《通》曰:隂爻雜有荒穢象,包之者二,柔虛也。用馮河,又見九之為剛。陰在外有遐遠象,不遺之者九,剛大也。朋亡,又見二之為中。大槩泰卦陰陽各三爻,得陰陽之中,五二兩爻又各適陰陽之中,只九二一爻亦自有中行之象。若有包容而無斷制,非剛?cè)嵯酀幸病1匕莼姆x而又果斷剛決,則合乎中矣。雖不遺遐遠而或自私於吾之黨類,則易至偏重,非輕重不偏之中矣。惟不遺遐遠而又不昵朋比,是不忘遠又不泄邇,合乎中矣。《本義》兩而字當(dāng)細玩。或曰中行五也,尚如尚公主之尚,亦通。
九三,無平不陂,無往不復(fù),艱貞無咎,勿恤其孚,于食有福。
將過乎中,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。恤,憂也。孚,所期之信也。戒占者艱難守貞,則無咎而有福。
《通》曰:陽居於內(nèi)為平,往而外則為陂;陰出於外為往,返於內(nèi)則為復(fù)。陽之平也,已有陂之幾;陰之往也,已有復(fù)之幾。況九三將過乎中,其陂其復(fù),此天運之必至而有孚者也。處其交,履其位,能存艱苦貞固之心,不必憂天運之必至,則泰之福可長享矣。謂泰否之非天不可也,不盡人事而一諉諸天亦不可也。況自乾坤而後歷六坎,險阻備嘗,然後循至于泰,而泰第三爻已有否漸焉。立身難而失之易,創(chuàng)業(yè)難而敗之易,致治難而亂之易,如此??
六四,翩翩,不富以其鄰,不戒以孚。
已過乎中,泰已極矣。故三隂翩然而下復(fù),不待富而其類從之,不待戒令而信也。其占為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,君子所當(dāng)戒也。陰虛陽實,故凡言不富者,皆隂爻也。
《通》曰:翩翩,鳥疾飛下貌。羣隂來下之象,鄰三陰相比之象。三隂翩翩然來下,不待富而其類從之必來者,小人之勢也。不待戒令而自相從,期於必來者,小人之心也。其來也,必不利君子之貞矣。三將過乎中,且以艱貞為君子之戒。四已過乎中,君子所當(dāng)戒,固不待言也。
六五,帝乙歸妹,以祉元吉。
以隂居尊,為泰之主,柔中虛己,下應(yīng)九二,吉之道也。而帝乙歸妹之時,亦嘗占得此爻,占者如是,則有祉而元吉矣。凡經(jīng)以古人為言,如高宗、箕子之類者,皆倣此。
《通》曰:歸妹,上交下、陰交陽之象。三曰福,五曰祉,福祉自天,皆乾之象。《本義》曰:泰自歸妹卦來。或曰:歸妹二體,下兌上震,泰互體亦然。歸妹,人之終始,取其交也。二言尚,五言歸,取上下之交也。案:京房載湯歸妹之辭曰:無以天子之尊而乘諸侯,無以天子之富而驕諸侯。陰之從陽,女之順夫,本天地之義也。往事爾夫,必以禮義。然則五之從二,能如此,則有祉而元吉矣。
上六,城復(fù)于隍,勿用師,自邑告命,貞吝。
泰極而否,城復(fù)于隍之象。戒占者不可力爭,但可自守,雖得其貞,亦不免於羞吝也。
《通》曰:城、隍、邑,皆坤象。九三,將過乎泰之中,艱貞,猶可無咎。上六,泰極
而否不可用師以力爭,僅可告邑以自守,雖貞亦不免於吝矣。蓋以隂柔處泰之終,故不能保泰,而泰復(fù)為否。以陽剛處否之終,故卒能傾否,而否復(fù)為泰。否泰反覆,天乎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