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所偏主,惟合于孔《傳》者即取之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其篇次則仍依今本,以《彖傳》、《象傳》系于經文之下,謂《易》之亡不亡不系于古本之復不復,王氏以《傳》附經,亦足以資觀玩;惟《大象傳》往往別自起義,《文言》則引伸觸類,以闡《易》蘊,皆無容附于本卦,故別出之。
沈起元(1685—1763),字子大,江南太倉人。康熙六十年(1721)進士,任吏部主事,以知府至福建任職。總督高其倬令他至興化任職。當時福建倉谷時有虧空,清廷派廣東巡撫楊文乾等前往查勘,楊文乾執法過嚴,福建地方官吏半數被彈劾,以致新任官員爭先苛求原官,只有沈起元能公平持論。莆田鄉民發生械斗,高其倬恐釀成動亂,命沈起元將械斗雙方捕治。沈起元只懲處了首要的兩人,而將其余眾人釋放,上報說:主謀者才有罪,其余的人不必追究。其后,他任職海關,取消了各項陋規銀一萬余兩。巡撫常安有家奴在海關任職,用勒索手段刁難商船。沈起元聞知后,立即督促海關按規定收稅后將商船放行,并稟明常安將家奴斥退。從此,海關官吏都能奉公守法。高其倬奏請開放南洋海禁,并規定:出洋商人應有鄉里擔保,如逾期不歸,鄉里人要連坐治罪。沈起元反對此項規定。他認為:商人出洋后,生死無常,盈虧無常,鄉里豈能預料?可令出洋商人自具保證,逾三年后仍不回國,即不準再還鄉。高其倬同意他的意見。乾隆帝即位后,任命沈起元為江西驛鹽道副使,后又升為河南按察使。當時,河南大雨成災,災區達四十余縣,災民四處逃荒,廷臣主張禁止。他認為,災民行將餓死,為何禁止外出求生?他安排未遭水災各縣準備糧食收容災民。從而使災民并未離開河南,即解決了生計。至乾隆七年(1742),沈起元任直隸(今河北省)布政使。當時直隸大旱,總督高斌命令進行賑濟。有人主張“賑戶不賑口”,遭到沈起元反對。他認為,人口多的民戶和人口少的同一標準不合理,這將全使人口多的仍然要餓死人。他行文下屬,應以人口為準,否則要對經辦官員治罪。沈起元自少年時即嚴格要求自己,晚年因病回鄉后,便閉門讀書。他在臨終時說:我平生在學問上并無成就,但我檢查生平所做所為,并無感到慚愧之事。
著有《敬亭文稿》、《詩草》、《桂軒詩草》,另有《周易禮義集說》、《周易洗心》,《四庫全書》著錄。
《周易孔義集說》二十卷,國朝沈起元撰。起元字子大,太倉人,康熙辛丑進士,官至光祿寺卿。是書大旨以十翼為夫子所手著,又未經秦火,其書獨完,故學易者必當以孔傳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周易孔義之名,別加纂集,于古今說易諸書無所偏主,惟合于孔傳者即取之。其篇次則仍依今本,以彖傳、象傳繋于經文之下,謂易之亡不亡,不係於古本之復不復,王氏以傳附經,亦足以資觀玩。惟大象傳往往別自起義,文言則引伸觸類,以闡易藴,皆無容附于本卦,故別出之。前列三圖,一為八卦方位圖,一為乾坤生六子圖,一為因重圖,皆據繫辭、說卦之文。至于河圖、洛書、先天、後天、方圓諸圖,則謂此陳、邵之易,非夫子所本有,概從刪薙,頗能掃除紛紜轇轕之習。其中亦多能推驗舊說,引伸新義,如乾彖傳大明終始,王注、《程傳》、朱子皆未確解,起元獨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說,而證以晉彖傳之順而麗乎大明,禮所云日生于東,於經義頗有根據。觀六三、九五、上九之觀我生、觀其生,自孔疏以動出為生,而後儒遂以動作施為解之,俱不免于牽強。起無獨取虞翻生謂坤,生民也之說,尤有合于九五象傳觀民之旨。其釋大象傳比類求義,于字句相似而義不同者,推闡更為細密,在近來說易家中,亦可云有本之學矣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0冊?經部44?易類
[清]陳夢雷撰《周易淺述》介紹: 〖周易淺述〗八卷。清陳夢雷(1651—1741)著。夢雷字省齋。一字則震,晚號松鶴老人,侯官(今福建閩侯)人。康熙初進士,官翰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庫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書籍介紹 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 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書籍介紹 清喬萊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清喬萊(1642—1694)撰。喬萊字石林,江蘇寶應人。康熙六年(...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 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書籍簡介 〖像象管見〗九卷。明錢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書不取京房、焦贛諸說,又不取陳摶、李之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