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乾】九三 君子⑴終日⑵乾⑶乾,夕⑷惕⑸,若⑹厲⑺無⑻咎⑼。
【譯】九三?
注釋: ⑴“君子”才德出眾的人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。”
⑵“終日”從早到晚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終日而思。”
⑶“乾”本義:上出。《說文》:“乾,上出也。”
⑷“夕”《漢語大詞典》通“亦”(又)。《老子》:“﹝人﹞所教,夕議而教人。”朱謙之校釋引羅振玉曰:“御注本、敦煌本均作‘亦我義教之’。 ”
⑸“惕”警惕,謹慎小心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無日不惕,豈敢忘職。”
⑹“若”假如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,則牛羊何擇焉?”
⑺“厲”禍患,危險。《詩經·大雅·瞻卬》:“降此大厲。”
⑻“無”不,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臣是以無請也。”
⑼“咎”災禍,不幸之事。與“休”相對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,民棄不保,天降之咎。”
【乾】九三 象曰?
【譯】象?
注釋: ⑴“反復”重復再三;翻來覆去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君有大過則諫,反覆之而不聽,則易位。”
⑵“道”規律,道理。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。”
【乾】九三 文言曰:終日乾乾,行⑴事⑵也。
【譯】文言?
注釋: ⑴“行”做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義,必自斃。”
⑵“事”事情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【乾】九三 文言又曰:終日乾乾,與⑴時⑵偕⑶行⑷。
【譯】文言?
注釋: ⑴“與”親附,跟隨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公先與百姓而藏其兵。”
⑵“時”時機,時勢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。”
⑶“偕”劃一,等同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偕度量,一稱數。”
⑷“行”行動。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”
【乾】九三 文言又曰: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,若厲無咎。”何謂也?子曰:“君子進德修業。忠信所以進德也。修辭立其誠,所以居業也。知至至之,可與言幾也。知終終之,可與存義也。是故居上位而不驕,在下位而不憂。故乾乾。因其時而惕,雖危無咎矣。”
【譯】文言:“才德出眾的人既能從早到晚都努力向上進取,又能時刻謹慎小心,假如遇到危險也不會有不幸之事發生。”怎么分析判斷這句話呢?老師說:“才德出眾的人加強道德修養鉆研學問,忠誠無私守信用所以增進了道德。”鍛煉培養言辭表達能力顯現他的誠實品質,所以積儲了學問。掌握的知識達到了最高程度,適宜推舉其議論行政事務。掌握的知識全面并能保持始終,適宜推舉其掌管合乎正義的事情。因此身處顯達職位他不傲慢,處在卑賤地位他不發愁,所以能夠努力向上進取,自強不息。因為他時時能夠謹慎小心,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有不幸之事發生了。”
此段文言篇幅較長以下將其分段注解
【原文】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,若厲無咎。”何⑴謂⑵也?
【譯文】“才德出眾的人既能從早到晚都努力向上進取,又能時刻謹慎小心,假如遇到危險也不會有不幸之事發生。”怎么分析判斷這句話呢?
注釋:⑴“何”副詞。怎么,哪里。《論語?公冶長》:“賜也何敢望回?”
⑵“謂”以為;認為(對某一事物經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斷。)。《尚書·泰誓中》:“謂己有天命,謂敬不足行。”
【原文】子⑴曰:“君子進⑵德⑶修業⑷。忠⑸信⑹所以進德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