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訟】初六 不永⑴所⑵事⑶,小⑷有言⑸,終⑹吉⑺。
【譯】初六?不要長時間從事訴訟案件要盡快結案,認為判決少于預期的人會有怨言,但結局還是好的。
注釋:⑴“永”泛指長。兼指時間和空間。《詩經·周南·卷耳》:“維以不永懷。”
? ? ? ⑵“所”與后面的動詞結合,構成名詞性結構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”
? ? ? ⑶“事”動詞。做,從事。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”
? ? ? ⑷“小”通“少”。《韓非子?飭令》:“朝廷之事,小者不毀。”王先慎集解:“《商子》‘小’作‘少’。”
? ? ? ⑸“言”話,言語,口語。又特指怨言、謗言。《左傳?昭公二十七年》:“楚卻宛之難,國言未已。”
? ? ? ⑹“終”事物的結局。《詩經·大雅·蕩》: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”
? ? ? ⑺“吉”美好,善。《詩經·召南·野有死麋》:“有女懷春,吉士誘之。”(善:好的,美好的;做得正確;令人滿意,完善的;高明的,有本領的。)
?
【訟】初六?象曰?不永所事,訟不可長也。雖小有言,其⑴辯⑵明⑶也。
【譯】象“不要長時間從事訴訟案件要盡快結案,”是說訴訟不可長久持續,雖然認為判決少于預期的人會有怨言,但是他們雙方爭辯的事實已經清楚了。
注釋: ⑴“其”第三人稱,表示領屬關系。他(們)的,她(們)的,它(們)的,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? ? ? ⑵“辯”爭辯;辯論。《孟子?滕文公下》:“予豈好辯哉!予不得已也。”
? ? ??⑶“明”明白,清楚。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明謂左右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