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是故變化云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來。天地設位,圣人成能。人謀鬼謀,百姓與能。
【譯文】因此合乎法度、規律或常情的事例可以感化、轉變人心與言行。使好事更加吉祥;值得學習的、符合法紀、法律的典型事情得到了重視,占卜事情能得到將來的結果。古代中國境內區域設置了天子、王侯之位,帝王憑借《易經》能成功勝任,其他人才也能憑借它謀劃出隱秘莫測的計策,平民百姓憑借它也會跟隨有才能的人。
注釋:“變”合乎法度、規律或常情。《康熙字典》又【韻會】平免切,音辨。正也。【禮·禮運】大夫死宗廟謂之變。【註】變讀爲辨。猶正也。(正:合乎法度、規律或常情。劉向《列女傳?齊傷槐女》:“刑殺不正,賊民之深者也。”)
“化”感化,轉變人心。《公羊傳·桓公六年》:“正月實來化我也。”注:“行過無禮謂之化。”
“云為”言語動作。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,烏睹大漢之云為乎?”(動作:行動。)
“有”通“又”。復;更加。《詩經·邶風·終風》:“終風且曀,不日有曀。”
“祥”吉利,吉祥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違天不詳。”
“象”值得學習的、符合法紀、法律的典型。《易·系詞上》是故夫象,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,而擬諸其形容,象其物宜,是故謂之象。
“知”猶得;得到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臣恐彼國之不可知之也。”張湛注:“此國自不可得往耳。”
“器”重視。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:“先主器之。”《后漢書》:“朝廷器之。”
“天地”天下(古代中國境內區域。)。張衡《南都賦》:“方今天地之睢剌,帝亂其政,豺狼肆虐,真人革命之秋也。”(睢剌:乖離。)
“設”創立,建立,開創。《公羊傳?桓公十一年》:“權之所設。”注:“設,施也。”
“位”特指天子或王侯之位。《公羊傳?文公九年》:“即位矣,而未稱王也。未稱王,何以知其即位?以諸侯之逾年即位,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。”
“圣人”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。《禮記·大傳》:“圣人南面而治天下,必自人道始矣。”;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下》:“是以圣人不親細民,明主不躬小事。”
“成”成功。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衛州吁其成乎?”
“能”勝任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故王之不王,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”
“人”人才。《左傳·文公十二年》:“子無謂秦無人。”
“謀”謀劃,出主意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裨諶能謀。”
“鬼”隱秘莫測。《韓非子·八經》:“故明主之行制也天,其用人也鬼。”
“謀”計謀,計策。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得一夫而失一國,與惡而棄好,非謀也。”
“與”跟隨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公先與百姓而藏其兵。”
“能”有才能的人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尊賢使能,俊杰在位,則天下之士皆悅,而愿立于其朝矣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