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坎】六三 來⑴之⑵坎坎,險⑶且枕⑷,入于⑸坎窞⑹,勿⑺用⑻。
【譯】六三?來往皆是險阻,不但地帶險要而且兩險阻之間距離很近,進入到布滿險坑之處,不能暢通。
注釋:⑴“來”由彼至此,由遠到近。與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對。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
? ? ? ⑵“之”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之沛公軍。”
? ? ? ⑶“險”要隘,險要的地帶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入險而脫。”
? ? ? ⑷“枕”靠近,臨。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會稽東接于海,南近諸越,北枕大江。”
? ? ? ⑸“于”引出動作、行為的時間、處所、對象、范圍和原因的介詞。可譯為: 在、向、到、從、對于、由于、在…中。、在…方面(上、中)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:“捐金于野。”
? ? ? ⑹“窞”dàn坎中小坑,深坑。《說文》坎中小坎也。一曰旁入也。
? ? ? ⑺“勿”表否定。不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賢者能勿喪。”
? ? ? ⑻“用”暢通,通達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用也者,通也;通也者,得也。”
?
【坎】六三?象曰 來之坎坎,終⑴無⑵功⑶也。
【譯】象“來往皆是險阻。”是說始終不會有功績。
注釋:⑴“終”始終,總。表始終全過程。《戰國策·魏策》:“愿終守之。”
? ? ? ⑵“無”不,表示對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臣是以無請也。”
? ? ? ⑶“功”功績,功勞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“且人有大功,擊之不詳,不如因善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