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兌見⑴而巽伏⑵也。隨無故⑶也。蠱則⑷飭⑸也。剝,爛⑹也。復,反⑺也。晉,晝也。明夷,誅⑻也。井通⑼而困相⑽遇⑾也。
【譯文】兌是雙方見面相互交談而巽是屈服順從,隨是自己沒有計謀而跟隨別人,蠱就是對養(yǎng)蠶過程進行整治管理,剝是一層一層地破碎脫落,復是擺脫自然災害影響回歸到正常狀態(tài),晉是前景光明如晝,明夷是時局黑暗而受到責罰,井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設施而困卦是要用扶助的方法來對付困難。
注釋:⑴“見”見面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遂寘姜氏于城穎,而誓之曰:‘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!’”
⑵“伏”屈服,順從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許既伏其罪矣,雖君有命,寡人弗敢與聞。”
⑶“故”計謀,巧偽。《國語·晉語一》:“多為之故,以變其志。”
⑷“則”就是。加強肯定語氣。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:“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?”
⑸“飭”修整,整治。(整頓、治理、管理。)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周軍飭壘。”注:“治也。”
⑹“爛”破碎;破爛。五代齊己《升天行》:“五三仙子乘龍車,堂前碾爛蟠桃花。”
⑺“反”還歸,回。后多作“返”。《尚書·五子之歌》:“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。”
⑻“誅”懲罰;責罰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以足蹙路馬芻,有誅。齒路馬,有誅。”
⑼“通”共同的,普遍的。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二》:“為人臣者,窮有弟長辭讓之節(jié),通有補民益主之業(yè)。”
⑽“相”扶助。《漢書·賈山傳》:“是以元年膏雨降,五谷登,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。”
⑾“遇”抵擋,對付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無用吾之所短,遇人之所長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(chuàng)發(fā)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