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萬⑴物⑵出⑶乎⑷震,震東方也。齊⑸乎巽,巽東南也;齊也者,言萬物之絜⑹齊也。
【譯文】眾多天然生長物種的花蒂出現在震的季節,因為震的位置在東方,匹配的是仲春時期;整齊地生長在巽的季節,因為巽的位置在東南方,匹配的是春夏相交時期,整齊是說眾多天然生長物種的高度比較整齊;
注釋:⑴“萬”極言其多。《詩經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畀我尸賓,壽考萬年。”
? ? ? ⑵“物”物產(天然出產和人工制造的物品。)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十二月,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。”
? ? ? ⑶“出”出現;顯露。《詩經·邶風·日月》:“出自東方。”
? ? ? ⑷“乎”介詞。相當于“于”。在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游于大海,淹乎大澤。”
? ? ? ⑸“齊”整齊;平齊。漢班固《白虎通·禮樂》:“行列得正焉,進退得齊焉。”
? ? ? ⑹“絜”度量,比較。《管子·幼官》:“六舉而絜知事變。”
【原文】離也者,明⑴也,萬物皆⑵相⑶見⑷,南方之卦也,圣人南面而聽⑸天下,向⑹明而治,蓋取諸⑺此也。
【譯文】離為太陽的光明,眾多天然生長的物種在陽光照射下都將自己的形貌完全顯現出來,離的位置在南方,匹配的是仲夏時期,圣人面向南方處理天下政務,這是仰慕以光明來治理國家,大概是取之于這個寓意吧。
注釋:⑴“明”指日月的光亮。《史記·歷書》:“日月成,故明也。”
? ? ? ⑵“皆”都,全。《莊子·盜跖》:“丘之所言,皆吾之所棄也。”
? ? ? ⑶“相”形貌,狀貌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長短、大小、美惡形相豈論也哉?”
? ? ? ⑷“見”“現”的古字。顯現;顯露。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“軻既取圖奏之,秦王發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
? ? ? ⑸“聽”處理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士大夫分職而聽。”
? ? ? ⑹“向”歸向,仰慕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瘠土之民,莫不向義,老也。”
? ? ? ⑺“諸”相當于“之于”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投諸勃海之尾。”
?
【原文】坤也者,地也,萬⑴物⑵皆⑶致⑷養⑸焉,故⑹曰:致役⑺乎坤。
【譯文】坤為大地,匹配的是夏末秋初時期,眾多天然生長的物種都最需要得到人為的助長,所以說:最勞苦是在坤的季節。
注釋:⑴“萬”極言其多。《詩經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畀我尸賓,壽考萬年。”
? ? ? ⑵“物”物產(天然出產和人工制造的物品。)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十二月,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。”
? ? ? ⑶“皆”都,全。《莊子·盜跖》:“丘之所言,皆吾之所棄也。”
? ? ? ⑷“致”極,最。曹丕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:“書問致簡,益用增勞。”
? ? ? ⑸“養”恣縱;助長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君獨為萬乘之主,以苦一國之民,以養耳目鼻口。”
? ? ? ⑹“故”連詞。所以,因此。《論語·先進》:“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
? ? ? ⑺“役”勞役(勞苦。);役作之事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……以起軍旅,以作田役。”?
?
【原文】兌,正⑴秋也,萬物之⑵所⑶說⑷也,故曰:說言⑸乎⑹兌。
【譯文】兌的位置在西方,匹配的正好是仲秋時期,眾多天然生長的物種這時逐漸成熟葉片開始脫落,所以說:葉片脫落告訴人們這是兌的季節。
注釋:⑴“正”副詞。正好,恰好。《史記·樗里子甘茂列傳》:“至漢興,長樂宮在其東,未央宮在其西,武庫正值其墓。”
? ? ? ⑵“之”指示代詞。這。《詩經·周南·桃夭》:“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”
? ? ? ⑶“所”用在動詞之前,構成名詞性的詞組,指代人或事物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管仲,曾西之所不為也。”
? ? ? ⑷“說”通“脫”。脫落。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車說其輹。”
? ? ? ⑸“言”告知;告訴。《禮記·哀公問》:“其順之,然后言其喪筭。”
? ? ? ⑹“乎”緩和語氣或表示語氣的停頓。漢東方朔《七諫·哀命》:“從水蛟而為徒兮,與神龍乎休息。”
?
【原文】戰⑴乎乾,乾西北之卦也,言⑵陰陽⑶相⑷薄⑸也。
【譯文】冷得全身發抖是在乾的季節,這是因為乾是西北方向的卦,匹配的是秋冬相交時期,談論的是冷暖空氣此時相互迫近冷氣襲人。
注釋:⑴“戰”恐懼;發抖。《呂氏春秋·審應》:“公子沓相周,申向說之而戰。”
? ? ? ⑵“言”論,談論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。”
? ? ? ⑶“陰陽”寒暑(冷和熱。)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四時遞來而卒歲兮,陰陽不可與儷偕。”
? ? ? ⑷“相”交互;互相;共同。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,況大國乎?”
? ? ? ⑸“薄”迫近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故水旱未至而饑,寒暑未薄而疾。”
?
【原文】坎者水也,正北方之卦也,勞⑴卦也,萬⑵物⑶之⑷所⑸歸⑹也,故曰:勞乎坎。
【譯文】坎是水的代表,位置在正北方的卦,匹配的是仲冬時期,是表示疲勞的卦,眾人歷經一年的辛勤勞作他們流露出要停下來休息的意思了,所以說:顯得疲勞是在坎的季節。
注釋:⑴“勞”勞累,疲勞。《左傳·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師勞力竭,遠主備之,無乃不可乎?”
? ? ? ⑵“萬”極言其多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高萬仞。”
? ? ? ⑶“物”人,眾人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晉荀吳謂韓宣子曰:‘不能救陳,又不能救蔡,物以無親。’”
? ? ? ⑷“之”代詞。他(她,它);他們。尚書·皋陶謨》:“安民則惠,黎民懷之。”
? ? ? ⑸“所”意。謂流露的情態。《漢書·董賢傳》:“上有酒所,從容視賢笑,曰:‘吾欲法堯禪舜,何如?’”
? ? ? ⑹“歸”歸趨,歸宿(止宿,停下來休息。)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為不順于父母,如窮人無所歸。”
?
【原文】艮,東北之卦也。萬⑴物⑵之⑶所⑷成⑸終⑹而成始也,故曰:成言乎艮。
【譯文】艮是位置在東北方的卦,匹配冬春相交時期,眾多天然生長的物種到這個時候都成功終結一年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的過程,并且此時也將成為新一年的開始,所以說:成功是在艮的季節。
注釋:⑴“萬”極言其多。《詩經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畀我尸賓,壽考萬年。”
? ? ? ⑵“物”物產(天然出產和人工制造的物品。)。《三國志·吳書·吳主傳》:“十二月,扶南王范旃遣使獻樂人及方物。”
? ? ? ⑶“之”指示人或事物,相當于“這個”、“ 那個”。《韓非子?內儲說上》:“宣王說之。”(之:指南郭處士來吹竽。)
? ? ? ⑷“所”用在動詞之前,構成名詞性的詞組,指代人或事物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管仲,曾西之所不為也。”
? ? ? ⑸“成”完成;實現;成功。《詩經·大雅·靈臺》:“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”
? ? ??⑹“終”終了,結尾。《尚書·咸有一德》:“終始維一,時乃日新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