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泰】九二 包⑴荒⑵,用⑶馮⑷河,不⑸遐⑹遺⑺朋⑻亡⑼,得⑽尚⑾于⑿中⒀行⒁。
【譯】九二?經過草木茂盛的荒蕪之地,因為蹚水過河(中斷了行跡),遠遠遺留在后面的同行人迷失了方向。這種情況必須以在群體當中行走為上。
注釋:⑴“包”通“苞”。茂盛,叢生。《尚書·禹貴》:“草木漸包。”
? ? ? ⑵“荒”荒蕪。《說文》:“荒,蕪也,一曰草荒地也。”
? ? ? ⑶“用”介詞。作用同“以”、“因”,表示原因、結果,譯為:因、因為、因此。《詩經·邶風·雄雉》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。”
? ? ? ⑷“馮”徒涉,蹚水。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(徒手打虎。),不敢馮河。”
? ? ? ⑸“不”《漢語大詞典》助詞。無義。用以足句或加強語氣。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:“徒御不驚,大庖不盈。”毛傳:“不驚,驚也;不盈,盈也。”
? ? ? ⑹“遐”遠。《尚書·太甲》:“遠若陟遐,必自邇。”
? ? ? ⑺“遺”遺留。《國語·魯語上》:“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,遺后之人法,使無陷于惡。”
? ? ? ⑻“朋”同,一起。《山海經·北山經》:“有鳥焉,群居而朋飛。”
? ? ? ⑼“亡”指迷失(弄不清(方向)。)。唐韓愈《宿曾江口示侄孫湘》詩之二:“舟行亡故道,屈曲高林間。”
? ? ? ⑽“得”必須,應該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君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”
? ? ? ⑾“尚”意義同“上”,以……為上,尊崇,推崇,崇尚(提倡。)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尚賢使能。”
? ? ? ⑿“于”引出動作、行為的時間、處所、對象、范圍和原因的介詞。可譯為: 在、向、到、從、對于、由于、在…中。、在…方面(上、中)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:“捐金于野。”
? ? ? ⒀“中”中心,當中,指一定范圍內部適中的位置。《周禮·射人》:“與太史數射中。”
? ? ? ⒁“行”行走。《老子·五十章》:“蓋聞攝生者,陸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甲兵。”
?
【泰】九二 象曰 包荒,得尚于中行,以⑴光⑵大也。
【譯】象 “經過草木茂盛的荒蕪之地,這種情況必須以在群體當中行走為上。”因為荒野寬闊廣大。
注釋:⑴“以”因為。《捕蛇者說》:“吾以捕蛇獨存。”
? ? ??⑵“光”通“廣”。廣大,寬闊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武王克商,光有天下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