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《易》曰:“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。”子曰:“祐者,助也。天之所助者,順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履信思乎順,又以尚賢也。是以‘自天祐之,吉無不利’也。”
【譯文】《易經》說:“獲得豐收本來就是大自然幫助,吉祥如意,沒有什么不利的。”老師說:“祐是幫助,大自然所幫助的人,是順應季節變化的人;人所幫助的人,是誠實守信的人。實行誠信原則,心思順應季節變化,再依靠超過別人的勤勞辛苦。所以‘獲得豐收本來就是大自然幫助,吉祥如意,沒有什么不利的。’”
注釋:“自”原來,本來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恃自圓之本,千世無輪矣。”
? ? ? “天”自然,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性。《荀子·天論》:“列星隨旋,日月遞炤,四時代御,陰陽大化,風雨博施……夫是之謂天。”?
? ? ? “祐”輔助,幫助。 漢· 王符《潛夫論》:“管蔡為戮,,周公祐王。”
? ? ? “所”與后面的動詞結合,構成名詞性結構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”
? ? ? “順”順從,順應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政之所興,在順民心。”
? ? ? “履”實行。《禮記》:“處其位而不履其事,則亂也。”
? ? ? “又”再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孟武伯問:‘子路仁乎?’子曰:‘不知也。’又問。”
? ? ? “以”依靠。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鮮能以名節自立。”
? ? ? “尚”超過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好仁者無以尚之。”
? ? ??“賢”勞苦。(勤勞辛苦。)《詩經·小雅·北山》:“大夫不均,我從事獨賢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