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損】六三??三人行,則損一人。一人行,則得其友。
現在注解《易經》的有關資料是這樣翻譯這句爻辭的:
【白話】六三。三人一起行走,就會減去一人;一人行走,就會得到友伴。
這樣翻譯單從字面上看似乎并無不妥之處。
但是《易經》是古代帝王用來極其深入地研究行政事務的東西,有《系詞》為證:夫《易》,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。(“圣人”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;“幾”政務——行政事務。)這樣解釋對研究邦國的行政事務能有何幫助呢?很顯然這又是以現代文字含義去翻譯古文而偏離古文原義的例子。?
其實這里的“行”是指“兼攝官職”而非“行走”;“損”是“減少”;“友”是“和順”而非“朋友”。
這句爻辭說的是一個部門只能由一個負主要責任的官員來進行管理,多人共同管理就會互相猜疑,類似于現在的首長負責制。
應這樣解釋:
【損】六三??三⑴人行⑵,則⑶損⑷一人。一人行,則⑸得⑹其⑺友⑻。
【譯】六三?對于由多人共同兼攝的官職,原則上應減少到只剩一個人。由一個人兼攝官職,就是得當的會很和順。
【損】六三?象曰??一人行,三則疑⑼也。
【譯】象?由一個人兼攝官職,人多了就會相互懷疑。
注釋:⑴“三”表示多數或多次?!稇饑摺罚骸棒斨龠B辭讓者三?!?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13.5pt;">?
? ? ??⑵“行”兼攝(官職)。《漢書·韓安國傳》:“丞相蚡薨,安國行丞相事?!?/span>
? ? ??⑶“則”準則(原則),法則?!豆茏印ば蝿荨罚骸疤觳蛔兤涑?span style="font-size: 12pt; text-indent: 13.45pt;">,地不易其則?!?/span>
? ? ??⑷“損”減少。《老子·四十二章》:“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”
? ? ??⑸“則”副詞。就,就是。加強肯定語氣?!稇饑摺ぺw策》:“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?”
? ? ??⑹“得”得當(適宜),合適。《荀子·強國》:“刑范正,金錫美,工冶巧,火齊得。”
? ? ??⑺“其”助詞。在單音節形容詞(或象聲詞)之前,起加強形容、狀態的作用?!对娊洝ぺL·北風》:“北風其涼,雨雪其雱?!?/span>
? ? ??⑻“友”和順?!渡袝ず榉丁罚骸捌娇嫡保瑥櫢ビ褎偪?,燮友柔克。”
? ? ? ⑼“疑”本義:懷疑。《孫子·謀攻》:“三軍既惑且疑,則諸侯之難至矣?!?/span>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