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困⑴乎⑵上⑶者⑷必⑸反⑹下⑺,故受之以《井》。
【譯】在上位窘迫困難的人必定要返回到百姓中來,做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工作,所以承接《困》的用《井》卦。
【注釋】⑴“困”窘困(窘迫困難。)。《荀子·儒效》:“知之而不行,雖敦必困。”
⑵“乎”介詞。相當于“于”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游于大海,淹乎大澤。”
⑶“上”位置高的,上面。《詩經·小雅·斯干》:“下莞上簟,乃安其寢。”
⑷“者”用在形容詞、動詞、動詞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后,組成“者”字結構,用以指代人、事、物。指代人。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
⑸“必”肯定;斷定。《韓非子·顯學》:“無參驗而必之者,愚也。”
⑹“反”返回,回到。后寫作“返”。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桓公自莒反于齊。”?
⑺“下”臣下,百姓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