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頤,養(yǎng)正也。既濟(jì),定也。
【譯文】漸是做官終歸需要有建功立業(yè)的事跡,頤是保養(yǎng)方法要正確,既濟(jì)是隨即做有益于事情成功的工作作風(fēng)要固定,
注釋:“女”出仕,做官。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“覽四荒而顧懷兮,奚必云女彼高丘?” 顏師古注:“女,仕也,何必要仕于楚也。”
“歸”終,最后。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圣人之行不同也,或遠(yuǎn),或近;或去,或不去;歸潔其身而已矣。”
“待”須,需要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至天道命,不傳;傳其人,不待告。”
“男”建功立業(yè)(建立功勛,成就大業(yè)。)。《康熙字典》《白虎通》男,任也。任,功業(yè)也。《易·繫辭》乾道成男。(“任”立功。《周禮》:“六曰事典,以富邦國,以任百官,以生萬民。”)
“行”行蹤,事跡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序》:“故考列行跡,以為《皇后本紀(jì)》。”
“既”副詞。不久,隨即。(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既,榮公為卿士,諸侯不享,王流于彘。”
“濟(jì)”[對事情]有益。(濟(jì)事)【康熙字典】又益也。《左傳·桓十一年》:“莫敖曰:’盍請濟(jì)師于王。’”(濟(jì)事:有益于事。指能成事。《左傳·成公六年》:“圣人與眾同欲,是以濟(jì)事。”)
【原文】歸妹,女之終也。未濟(jì),男之窮也。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【譯文】歸妹是女子的終身歸宿,未濟(jì)是不去做有益于事情成功的工作還要想建功立業(yè)是行不通的,夬是經(jīng)觀察分辨后作決斷。由君主來決定臣民的行動。《易經(jīng)》將才德出眾者的主張列在首位,為見識短淺之人的主張而擔(dān)憂。
注釋:“濟(jì)”[對事情]有益。(濟(jì)事)【康熙字典】又益也。《左傳·桓十一年》:“莫敖曰:’盍請濟(jì)師于王。’”(濟(jì)事:有益于事。指能成事。《左傳·成公六年》:“圣人與眾同欲,是以濟(jì)事。”)
“男”建功立業(yè)(建立功勛,成就大業(yè)。)。《康熙字典》《白虎通》男,任也。任,功業(yè)也。《易·繫辭》乾道成男。(“任”立功。《周禮》:“六曰事典,以富邦國,以任百官,以生萬民。”)
“窮”阻塞不通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阻窮西征,巖何越焉?”
“夬”經(jīng)觀察分辨后作決斷。《說文解字》分決也。〖注〗徐鍇曰:“コ,物也。丨,所以決之。”(物:觀察;分:分辨;決:決斷,決定。)
“剛”君主。古代哲學(xué)家用陰陽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勢力,認(rèn)為陽性剛,陰性柔。因以“剛”指:…“君臣”之君。君為陽,臣為陰。《易·鼎》:“玉鉉在上,剛?cè)峁?jié)也。”高亨注:“君上為剛,臣民為柔。”
“決”決斷,決定。《荀子·仲尼》:“是天下之大決也。”。
“柔”臣民。《漢語大詞典》釋“剛”古代哲學(xué)家用陰陽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勢力,認(rèn)為陽性剛,陰性柔。因以“剛”指:……“君臣”之君。君為陽,臣為陰。《易·鼎》:“玉鉉在上,剛?cè)峁?jié)也。”高亨注:“君上為剛,臣民為柔。
“君子”才德出眾的人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。”
“道”學(xué)說,主張。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貫之。”
“長”列在首位的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長子死焉。”
“小人”人格卑鄙或見識短淺的人。《尚書·大禹謨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
“憂”憂慮。《呂氏春秋·知分》:“禹仰視天而嘆曰:生,性也;死,命也。余何憂于龍焉?”
聲明:本文系轉(zhuǎn)載,由趙庚白原創(chuàng)發(fā)布于新浪博客,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
下一章節(jié)
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