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物⑴不可以⑵終⑶過⑷,故受之以《坎》。坎⑸者⑹,陷⑺也。
【譯】在前進路上人不可能始終超過別人,有時也會遇到坑穴陷阱之類的險阻,所以承接《大過》的用《坎》卦。坎是坑穴陷阱之類的險阻。
【注釋】⑴“物”人,眾人。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晉荀吳謂韓宣子曰:‘不能救陳,又不能救蔡,物以無親。’”
⑵“可以”表示可能或能夠。《詩經·陳風·衡門》:“衡門之下,可以棲遲。”
⑶“終”始終,總。表始終全過程。《戰國策·魏策》:“愿終守之。”
⑷“過”超過,超越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”
⑸“坎”坑。地面凹陷處。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小臣爪足, 浴余水棄于坎。”
⑹“者”助詞。用于名詞之后,標明語音上的停頓,并引出下文,常表示判斷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仁者,天下之表也;義者,天下之制也。”
⑺“陷”陷阱,坑穴。《韓非子·六反》:“犯而誅之,是為民設陷也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