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坤】本經 坤 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,主利,西南得朋;東北喪朋。安貞吉。
【譯】本經 坤充當養育萬物的大地。黎民百姓要想通達順利,農耕活動到有溪水或河流的低洼地帶并且面積大的地方最美好。君王為獲得這樣的定居地方而去選擇,開始可能迷惑后來會得到合適之處,選擇的主體是適應農耕活動,選擇相對平坦的大地會得到眾人響應,人會越聚越多;選擇山區會失去眾人響應,人們會選擇離開,人會越來越少。居住的地方要穩定不輕易變化要令人滿意。
此卦辭篇幅較長,下面特將其分段注解。
【原文】坤⑴ 元⑵亨⑶,利⑷牝⑸馬⑹之⑺貞⑻。
【譯文】坤充當養育萬物的大地。黎民百姓要想通達順利,農耕活動到有溪水或河流的低洼地帶并且面積大的地方最美好。
注釋: ⑴“坤”養育萬物的大地。《說文解字注》坤也者、地也。萬物皆致養焉。故曰致役乎坤。(致養:獲得養育。)
⑵“元”民眾,百姓。《戰國策》制海內,子元元。《史記·文帝本紀》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《注》古者謂人云善人,因善為元,故云黎元。其言元元者,非一人也。
⑶“亨”通達順利。《后漢書·班固傳》:“性類循理,品物咸亨。”
⑷“利”利是會意字,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,刀是類似耒(léi)的農具,在甲骨文和金文中,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,所以利是犁的初文,表示犁地,耕地。又《說文解字》【刀部】利,銛也。從刀。和然後利,從和省。《易》曰:“利者,義之和也。”(“銛”xiān
⑸“牝”溪谷。《大戴禮記·易本命》:“丘陵為牡,溪谷為牝。”(溪谷:通常有小溪或河流的低地或低洼地帶。——《漢語詞典》)
⑹“馬”《漢語大詞典》大。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草五·馬蓼》:“凡物大者,皆以馬名之,俗呼大蓼是也。”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言》:“古人于大物輒冠馬字。”晉崔豹《古今注·草木》:“馬豆一名馬沙,似虎豆而小,實大如指,亦可食也。”
⑺“之”往,到……去。《莊子·馬蹄》:“行不知所之。”
⑻“貞”《漢語大詞典》良善;美好。漢桓寬《鹽鐵論·錯幣》:“故山澤無征,則君臣同利;刀幣無禁,則奸貞并行。”
【原文】君子⑴有⑵攸⑶往⑷,先⑸迷后得⑹,主⑺利⑻,
【譯文】君王為獲得這樣的定居地方而去選擇,開始可能迷惑后來會得到合適之處,選擇的主體是適應農耕活動,
注釋: ⑴“君子”《國語辭典》在位者或君王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故君子式黃髮。”孔穎達《正義》:“君子謂人君也。”
⑵“有”取得,獲得,占有。《資治通鑒》:“若據而有之,此帝王之資也。”
⑶“攸”助詞。用法相當于“所”。放在動詞、形容詞前,構成名詞性結構。表示……的人,……的事物。……的地方。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夫迷途知返,往哲是與;不遠而復,先典攸高。”
⑷“往”去,到…去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大夫有所往。”
⑸“先”首創,開始。《莊子·刻意》:“不為福先,不為禍始。”
⑹“得”獲得,得到。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⑺“主”引申為主體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市》:“大市,日昃而市,百族為主;朝市,朝時而市,商賈為主;夕市,夕時而市,販夫販婦為主。”
⑻“利”利是會意字,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,刀是類似耒(léi)的農具,在甲骨文和金文中,刀旁有數點表示犁出地土塊,所以利是犁的初文,表示犁地,耕地。
【原文】西南⑴得朋;東北⑵喪⑶朋⑷。安⑸貞⑹吉⑺。
【譯文】選擇相對平坦的大地會得到眾人響應,人會越聚越多;選擇山區會失去眾人響應,人們會選擇離開,人會越來越少。居住的地方要穩定不輕易變化要令人滿意。
注釋: ⑴“西南”后天八卦為坤,為地。《康熙字典》釋“朋”:《易·坤卦》西南得朋。《注》與坤同道者也。
⑵“東北”后天八卦為艮,為山。
⑶“喪”失去。《論語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喪邦,有諸?”
⑷“朋”指群;眾人。南朝宋顏延之《赭白馬賦》:“干心降而微怡,都人仰而朋悅。”
⑸“安”安居;居處(居住的地方。)。《左傳?文公十一年》:“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鐘,國人弗徇。”杜預注:“安,處也。”
⑹“貞”《漢語大詞典》穩定(不輕易變化。);安定。晉陸機《演連珠》:“牽乎動則靜凝,系乎靜則動貞。”
⑺“吉